搜索引擎優化:診斷流量下降的原因


  討論網站流量下降后能采取的一些方法


  索引總數


  天天都盯著搜索引擎看它到底收錄了多少頁面是件破費心力的事情。實際上,即使你的網站表現正常,搜索引擎收錄的頁面數量也會經常產生比較大的波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頁面收錄數量下降的唯一原因是網站流量的下降,除非你能找到更好的理由來證實是收錄頁面導致了流量減少或者兩者毫無關系。換句話說,假如你在Google索引的頁面減少了30%,而這些減少的頁面并沒有給你的網站帶來流量的話,則可以證實收錄頁數的下降并不是網站流量下降的原因。


  假如你的網站網址分成有www和沒有www兩種(比如說:www.yourdomain.com和yourdomain.com ),你需要將其中一個重定向到另一個網址(利用301錯誤來重定向)。這樣做短期會延遲搜索的流量并減少收錄的頁面(非凡是在兩個網址都有很高排名的時候)。不過從長期來說,你的網站將受益無窮。


  假如你能知道哪些頁面不再索引的范圍之內,你可以試著改變一下網頁的導航結構來確保搜索引擎的爬蟲有更多的機會來找到這些被埋沒的頁面。另外,也要檢查這些沒有被收錄的頁面,它們的內容是否和網站上其他的內容重復、和其他網站上的內容類似。這對于一些分類目錄網站可能會比較困難,因為他們的內容主要是商家們的銷售信息。總的來說,獨特的,用戶自發產生的內容(最好還有多個內部和外部鏈接)應該不會被搜索引擎忽略掉。


  上個星期,搜索引擎支持商Sitemaps.org提供給了用戶另外一種讓爬蟲抓取內容的方法 :通過將你XML sitemap feed的網址插入到robots.txt中去,搜索引擎會自動搜索到相應的地址。隨著Ask.com也加入到這份搜索引擎支持名單上來后,XML sitemap對于那些并不總能被爬蟲抓到的頁面來說將變得至關重要起來。


  內部鏈接的數量


  每個引擎判定鏈接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希望每個搜索引擎上的鏈接數的波動情況能夠穩定而微小是不現實的。


  假如你確定流量的下降是網站內部鏈接的問題,那么意味著搜索引擎并不承認某些網頁。這里說的某些頁面過去可能是指向網站,或者是被指向的頁面。所以檢查一下“某些頁面”的網址是否被搜索引擎收錄了。


  另一點看上去簡單,但實際需要注重的是:假如指向你網站的外部鏈接不再存在了,那意味著你也不再能夠從外部鏈接那里獲得權重值了。記住在你刪除這張頁面的時候,一定要將這張頁面的網址重定向到新的頁面中去,即使這張頁面只有一個外部鏈接。(假如你刪除的網頁不預備弄新的頁面了,那就重定向到網站首頁)


  搜索引擎是能識別鏈接“好壞”的,它知道哪些鏈接能幫助你的網站,哪些鏈接對你的網站沒有好處,哪些“nofollow”鏈接是來自于網絡書簽或者是blog點評的。高質量的、non-nofollowed的鏈接對你的網站是有裨益的。假如某個網站忽然沒有和你鏈接了,試著找出其中的原因。也許這個網站最近重新設計過,導致很多外部鏈接都沒有了。假如是這樣的話,試著和站長聯系上。


  另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你鏈接上的某個網站限制了其他網站和你的鏈接。因此,只鏈接高質量、相關性的網站。確保你的網站和鏈接具有關聯性。

來自自然搜索流量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診斷自然流量的方法,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對于診斷流量下降的原因也有一定的作用。不過總結歸納一下上面提到過的東西,會更有一些啟示:


  要有主次先后。優化后的網站在一些搜索引擎上會表現優異,但是在另外的一些搜索引擎上則不怎么樣。根據每個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相對于Google頁面排名的重要性來說,我可以忽略網站優化在Yahoo和MSN上的損失。究竟長遠來看,Google所帶來的流量可以彌補后兩個網站的損失。


  轉化率比流量重要。假如從流量演變成的轉化率是穩定或者持續增長的,對于流量的下降不用過份擔心。這樣的情況只說明了你的目標客戶群變得更加精確,你是在吸引那些真正可能為你帶來收益的客戶。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的行人權 vs 芬蘭的行人權 

 

回臺灣時因為先搭火車到赫爾辛基(Helsinky),再轉到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再轉到廣州,再飛回臺灣,連續兩天的回國轉乘之旅讓身體好幾天沒運動,所以一回到桃園中壢的家後就馬上放下行囊先去跑步。雖然是中壢家裡附近的熟悉路線,但一跑下來馬上發現臺灣與芬蘭的街道形成強烈的對比。「臺灣的馬路/街道旁的人行道不是做給人行的,而是做給某人看的、做來應付法規的。」人行道不是坑坑洞洞,就是被汽車、機車、店家門口商品、電線桿、工程遺留物、註明台電或電信所設的設備、廢棄物或雜草……等佔用。在上面跑步像是在跑障礙賽,除了要小心不要撞到汽機車或雜物外,還要小心不要踩到坑洞而扭到腳,更誇張的是有時人行道會忽然中斷,只能跑到馬路上與車爭道。「人」這個主體在「臺灣的馬路」上是不受尊重的。試問:一個不尊重馬路上屬於弱勢的行人的政府,又怎會真心地要照顧社會上其他弱勢族群?像是農民和運動員。

 

 

【圖】台灣很多馬路都沒有人行道,行人連「行」的路權都沒有。攝自2008年環島路跑第12天,於高雄往南的馬路上與汽機車爭道,。附註:跑步環島日誌請見:http://dhtriteam.blogspot.tw/

 

台灣的「行人」沒有路權。臺灣的馬路是屬於機動車輛的世界。不管跑到那個縣市的馬路都一樣,充滿了汽機車。馬路都只是為了有輪子的交通工具而建設的,它們不屬於雙腳。當我跑在臺灣的街頭時,那些有輪子的機動車輛像史前時代的草食性恐龍,大卡車則像是超大型的巨獸一樣,牠們當然不會刻意地從我身上撞過來,但我對於那些草食性動物來說像是再脆弱不過的小小生命……。在臺灣馬路的世界裡,也像是大自然裡弱肉強食的世界一樣,「行人」處在最低階的弱勢生物,大卡車和各式光鮮亮麗的轎車則是位於頂尖的高等生物。行人與自行車這些慢吞吞的生物,在臺灣馬路的世界裡,長久以來皆是弱小也不被重視的。當我這樣跟林萱萱說時,她回應到:

 

個人覺得台灣的政策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可以說劫貧濟富), 所以造成貧富差距(台北之所以那麼多人、那麼多車、那麼擠)。南北差距、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弱勢者/沒有聲音的人在臺灣是很少有人會主動理你的。反映到過馬路這個小事,行人是弱勢,所以請自保,沒人會理你,政府也不會主動管,因為政府官員與主事者就是屬於車子裡面的人。芬蘭則是強者自由發展,弱勢者得到最多的資源,有能力的人也知道自己有責任幫助能力較差的人,政府這麼做、老師這麼教、人民也起之效法(峰按:這就是所謂「上行下效」的實例啊!)

 

在芬蘭的馬路上,行人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是比車子還重要的主體。當走到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時,車子裡的駕駛人看到了會停下來讓你過,而且有時離路口還有好幾公尺車子看到你要過馬路就會先停下來等你慢慢走。因為我初到如此尊重行人的外地,看到車子等我都會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還會不自覺地用跑得過去,林萱萱看到我很害怕的跑過馬路都會笑我。我看到其他芬蘭當地人都慢慢走在車子前面,似乎車子禮讓行人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我的國家--臺灣,所謂的「車子禮讓行人」只是從小聽到大的口號,而不是原則。這正是目前臺灣的政治人物與官員愛喊口號,卻不知或不願實際行動去完成每一道口號背後的工程,關於修復台灣的人行道,不只是實際的硬體工程,還包括人心的教育工程。但主事都卻只知喊喊口號,從我懂事以來喊到大:「車子禮讓行人」。而我腳下的破爛不堪的人行道,路口急著左轉而逼行人閃躲的汽機車,總讓那些口號變得格外諷刺。

 

 

【圖】攝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在芬蘭的馬路上跑步很輕鬆,很放心。人行道超大,而且幾乎沒有人行道開到一半就不見的奇怪現像。我和林萱萱可以一直跑在寬廣的人行道上,完全不用擔心車子。而且隨時可以看到很多芬蘭人在人行道上運動,騎單車、溜直排輪、散步、溜狗和跑步。其中最讓我印相深刻的是爸爸或媽媽推著小孩子在人行道上跑步,車子裡的小朋友探出頭來看我和林萱萱的樣子,眼神滴溜溜轉地好像在說「哈囉,你們也跟後媽媽一樣在跑步啊!」然後直盯著你看。我可以想像車裡的小孩子聽著爸媽的呼吸聲與腳步聲,而臉上身上則感受著爸媽推進時的清風,眼珠著四處溜轉不斷流逝而過的新奇風景。

 

好的生活品質、好的政策、好的制度、好的硬體建設取決於主事者的思維與遠見,我很想請教臺灣各級行政官員在鋪設泊油、開馬路時的思維是什麼?遠見在哪裡?我很懷疑他們是否能說服我這個小小的鐵人,我很想知道為何台灣的人行道完全不適合人行?既然人無法行走其上,又何必花錢開一個不適合人行的人行道呢?我們繳的稅被浪費在這種無法發揮實際功用的硬體建設上,怎能教人對政府有信心。

 

有別於臺灣思維的操場

 

目前台灣的情況是:以國小跑一圈200公尺的跑道為例,PU材質要300~400萬的興建經費,但紅土只要50~60萬。 體育司科長林哲宏表示,目前各級學校的跑道還是以PU占多數,擁有PU跑道的學校,在國小占65%,國中及高中占69%,大學更達85%都是PU跑道;其餘的學校操場除了用紅土之外,還有學校用瀝青、混凝土、煤渣及再生土。(摘自:記者薛荷玉:〈風大… 紅土跑道折騰學生〉,《聯合報》 2008/03/06台北報導)

 

林萱萱在芬蘭Vaasa租屋旁的操場沒鋪PU,而是由擇選過的泥沙和草地組成。

 

我心中升起的問題是:「難道芬蘭沒有錢蓋pu跑道嗎?為什麼操場是沙地而且看起來很『不整潔』也很『不平整』!?」這個問題常常讓我在操場練跑或做肌力時升起。上網查了PU操場和沙質操場在台灣的建設費用, PU 操場貴了八倍以上。雖然比較貴,但全台各中小學到大學的操場都以PU跑道為主。既然貴很多,而且台灣各學校又都選擇它,所以PU跑道理應比沙質或紅土跑道具有更多優點才是!但事實卻非如此,以日本為例:

 

日本蓋學校時,已預先想到未來需求,採整體規畫設計,即使是泥土操場,也要求排水功能要好,下過雨後一定時間內水能排掉,不致泥濘不堪。日本人相當重視運動安全,在PU跑道上跑跳,反作用力大,速度很快,多半是正式比賽使用,讓中、小學生當成練習場地並不適合;泥土跑道的優點就是,學生較不容易受傷。(摘自:〈風沙少 排水佳 不易受傷 日本堅持泥土運動場〉《中國時報》,2006/11/17,北縣焦點)日本除了大學院校有專業田徑賽,必須闢PP、PU跑道外,高中以下沒有一個學校用PU、PP跑道,整片操場也不植草皮,就是一大片灰土,這樣要打棒球、丟鐵餅、擲鉛球可以多元利用;日人覺得為了培養體能,就算跌倒受傷也是正常的,要是操場多了PU、PP跑道,反而被侷限住,很多運動無法做。……2010年10時宜蘭淹大水,有54所學校報災損,超過全縣半數以上,災損5200萬元,好幾所學校的操場被水淹沒,PU、PP跑道不透水,水壓、浮力造成面層和底部脫離隆起毀損;羅東國中的PP跑道就被扯壞了,紅土跑道透水性佳,泡水後紅土變得更密實,災情不大,經過這次淹水考驗,何種材質跑道適合宜蘭?有更多思考面向。(摘自:記者吳淑君:〈日本愛用紅土跑道 宜縣取經〉,《聯合報》,2010/11/09)

 

看了這幾篇報導,不禁思考:為什麼臺灣會選擇PU操場呢?比較貴,成本高,維修經費高,而且對環境負擔又大、PU材質無法回收,不排水而且運動的功能性又有所侷限。

 

我自己下了幾個結論:是否因為PU操場整潔易清理而且較美觀!?是否主事者的心態認為較貴的一定比較好,而沒考慮到「操場」存在的目的與功能性何在!?

 

校園操場的存在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良好的運動環境、能養成運動的習慣、能「喜歡在操場上面」運動,而非易整理與美觀(那所謂的美觀,也是一種制式化的塑膠美,我個人覺得草地和沙地看久了反而存著充滿生機的自然美),那是次要目的,同時還要考慮未來維修與環保的問題,但主事者卻反過來先考慮美觀與易整理,每個學校先花了大錢蓋PU操場,維修與後續的事再說……,好像沒個學校都要辦大型的標準田徑賽事似的。

 

塑膠跑道施工繁複,成本也比泥土跑道高出幾十倍。PU跑道施工時會先在跑道下方鋪設柏油,然後使用國外進口的材料。完工後,平均超過10年就有汰換必要,但換掉的塑膠跑道不能燒、不能埋,不但造成環境問題,處理成本更是不低。雖然也需要維護草皮和泥質跑道,但成本相較低上許多,而且更自然。

 

在我們常去的操場上,平常很多人在中間草地上練足球。操場中央若是用水泥或PU地板,不但在晴天時會導致溫度升高,雨天也容易積水,運動環境較差。但草地就沒有這種問題。好幾次都看到老師和家長帶小朋友到沙質的跑道上練習,還常看到兩個很像雙胞胎姐妹的小選手在跑道上練短跑,她們大都在下午五、六點出來,年紀大約是國小的高年級,沒有教練,但在訓練前會先做各種專業的熱身動作(除了類似馬克操之外還有適合短跑選手的動態伸展),再進行短跑的正式訓練,最後收操。林萱萱很喜歡看她們,有次我們也在練習,她還跟林萱萱打招呼,是很自律練習的一對姐妹。

 

 

【圖】林萱萱租屋的沙質+草地跑道

 

在沙質地面跑,不但比較不傷膝蓋,而且聽到每一步都發出沙沙聲時會有一種很愉快的感受。另一個好處是跑得快時,可以更明顯地感受到腳步變輕,好像踏沙而飛,而不是每一步都踏進沙裡。但這種操場的沙質並非跳遠場地那種沙質,比較硬,但也可踏出腳印來。

 

 

 

後記:Vaasa Marathon

 

 

【圖】Vassa Marathon路線圖,為了讓林萱萱適應場地,我們挑某天LSD訓練日去跑一圈。路線很平,而且風景變化很大,有城市街道、高架橋、森林小徑和海邊步道,並不無聊。一圈10.6公里,要跑四圈。

 

這次來芬蘭還好有林萱萱陪我練習,不但跟我一起練長跑,還常陪我去海邊練泳,要不然我一個人到後來一定會因此懈怠的。一開始她只是陪我練226的跑步部分,直到有一次到森林步道裡練跑時,看到步道旁貼著一小張Vaasa Marathon的宣傳單,當天回家立即上網查,才確認2012/9/1在當地有一場馬拉松賽。已訂好8/27上飛機的我當然無法比,當時一直覺得遺憾透了!但林萱萱是九月初才要去德國交換學生,她剛好可比。花了幾天說服她去比,雖然她一直很怕自己太久沒練跑不好,我說:跟我練就好,一定跑得完。雖然時間有點趕,只剩一個多月,但她從六月底在波羅的海三小國的Riga就開始有跟著跑兩小時的LSD,應該沒問題。

 

她最終還是報了,網路報名,報名費35歐元,而且愈早報名可參加抽獎活動的次數愈多。她報名時名單上才幾十個人而已。報名之後,就為她設計課表(參考Lydiard在書中專為馬拉松選手所開設的訓練計劃)。訓練期間還特地實際跑一圈比賽路線,幾乎都是平路,而且到9月份時氣溫大約是十五度上下,很適合怕熱的林萱萱。跟林萱萱練跑期間一直覺得好可惜,早一個星期要回台灣,而不能跟她一起去比賽。「沒關係,她一定會幫我好好比的」,我想。

 

我們查了去年 Vaasa Marathon 第一名女生的成績:3小時40分,所以曾在萬金石跑出3小時20分的林萱萱的機會很大。

 

經過兩個月幾乎風雨無阻地履行課表的練習日子之後,她再過兩個小時就要在芬蘭的現場比賽了,希望她能跑出好成績。在台灣幫她加油!!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的行人權 vs 芬蘭的行人權 

 

回臺灣時因為先搭火車到赫爾辛基(Helsinky),再轉到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再轉到廣州,再飛回臺灣,連續兩天的回國轉乘之旅讓身體好幾天沒運動,所以一回到桃園中壢的家後就馬上放下行囊先去跑步。雖然是中壢家裡附近的熟悉路線,但一跑下來馬上發現臺灣與芬蘭的街道形成強烈的對比。「臺灣的馬路/街道旁的人行道不是做給人行的,而是做給某人看的、做來應付法規的。」人行道不是坑坑洞洞,就是被汽車、機車、店家門口商品、電線桿、工程遺留物、註明台電或電信所設的設備、廢棄物或雜草……等佔用。在上面跑步像是在跑障礙賽,除了要小心不要撞到汽機車或雜物外,還要小心不要踩到坑洞而扭到腳,更誇張的是有時人行道會忽然中斷,只能跑到馬路上與車爭道。「人」這個主體在「臺灣的馬路」上是不受尊重的。試問:一個不尊重馬路上屬於弱勢的行人的政府,又怎會真心地要照顧社會上其他弱勢族群?像是農民和運動員。

 

 

【圖】台灣很多馬路都沒有人行道,行人連「行」的路權都沒有。攝自2008年環島路跑第12天,於高雄往南的馬路上與汽機車爭道,。附註:跑步環島日誌請見:http://dhtriteam.blogspot.tw/

 

台灣的「行人」沒有路權。臺灣的馬路是屬於機動車輛的世界。不管跑到那個縣市的馬路都一樣,充滿了汽機車。馬路都只是為了有輪子的交通工具而建設的,它們不屬於雙腳。當我跑在臺灣的街頭時,那些有輪子的機動車輛像史前時代的草食性恐龍,大卡車則像是超大型的巨獸一樣,牠們當然不會刻意地從我身上撞過來,但我對於那些草食性動物來說像是再脆弱不過的小小生命……。在臺灣馬路的世界裡,也像是大自然裡弱肉強食的世界一樣,「行人」處在最低階的弱勢生物,大卡車和各式光鮮亮麗的轎車則是位於頂尖的高等生物。行人與自行車這些慢吞吞的生物,在臺灣馬路的世界裡,長久以來皆是弱小也不被重視的。當我這樣跟林萱萱說時,她回應到:

 

個人覺得台灣的政策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可以說劫貧濟富), 所以造成貧富差距(台北之所以那麼多人、那麼多車、那麼擠)。南北差距、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弱勢者/沒有聲音的人在臺灣是很少有人會主動理你的。反映到過馬路這個小事,行人是弱勢,所以請自保,沒人會理你,政府也不會主動管,因為政府官員與主事者就是屬於車子裡面的人。芬蘭則是強者自由發展,弱勢者得到最多的資源,有能力的人也知道自己有責任幫助能力較差的人,政府這麼做、老師這麼教、人民也起之效法(峰按:這就是所謂「上行下效」的實例啊!)

 

在芬蘭的馬路上,行人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是比車子還重要的主體。當走到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時,車子裡的駕駛人看到了會停下來讓你過,而且有時離路口還有好幾公尺車子看到你要過馬路就會先停下來等你慢慢走。因為我初到如此尊重行人的外地,看到車子等我都會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還會不自覺地用跑得過去,林萱萱看到我很害怕的跑過馬路都會笑我。我看到其他芬蘭當地人都慢慢走在車子前面,似乎車子禮讓行人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我的國家--臺灣,所謂的「車子禮讓行人」只是從小聽到大的口號,而不是原則。這正是目前臺灣的政治人物與官員愛喊口號,卻不知或不願實際行動去完成每一道口號背後的工程,關於修復台灣的人行道,不只是實際的硬體工程,還包括人心的教育工程。但主事都卻只知喊喊口號,從我懂事以來喊到大:「車子禮讓行人」。而我腳下的破爛不堪的人行道,路口急著左轉而逼行人閃躲的汽機車,總讓那些口號變得格外諷刺。

 

 

【圖】攝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在芬蘭的馬路上跑步很輕鬆,很放心。人行道超大,而且幾乎沒有人行道開到一半就不見的奇怪現像。我和林萱萱可以一直跑在寬廣的人行道上,完全不用擔心車子。而且隨時可以看到很多芬蘭人在人行道上運動,騎單車、溜直排輪、散步、溜狗和跑步。其中最讓我印相深刻的是爸爸或媽媽推著小孩子在人行道上跑步,車子裡的小朋友探出頭來看我和林萱萱的樣子,眼神滴溜溜轉地好像在說「哈囉,你們也跟後媽媽一樣在跑步啊!」然後直盯著你看。我可以想像車裡的小孩子聽著爸媽的呼吸聲與腳步聲,而臉上身上則感受著爸媽推進時的清風,眼珠著四處溜轉不斷流逝而過的新奇風景。

 

好的生活品質、好的政策、好的制度、好的硬體建設取決於主事者的思維與遠見,我很想請教臺灣各級行政官員在鋪設泊油、開馬路時的思維是什麼?遠見在哪裡?我很懷疑他們是否能說服我這個小小的鐵人,我很想知道為何台灣的人行道完全不適合人行?既然人無法行走其上,又何必花錢開一個不適合人行的人行道呢?我們繳的稅被浪費在這種無法發揮實際功用的硬體建設上,怎能教人對政府有信心。

 

有別於臺灣思維的操場

 

目前台灣的情況是:以國小跑一圈200公尺的跑道為例,PU材質要300~400萬的興建經費,但紅土只要50~60萬。 體育司科長林哲宏表示,目前各級學校的跑道還是以PU占多數,擁有PU跑道的學校,在國小占65%,國中及高中占69%,大學更達85%都是PU跑道;其餘的學校操場除了用紅土之外,還有學校用瀝青、混凝土、煤渣及再生土。(摘自:記者薛荷玉:〈風大… 紅土跑道折騰學生〉,《聯合報》 2008/03/06台北報導)

 

林萱萱在芬蘭Vaasa租屋旁的操場沒鋪PU,而是由擇選過的泥沙和草地組成。

 

我心中升起的問題是:「難道芬蘭沒有錢蓋pu跑道嗎?為什麼操場是沙地而且看起來很『不整潔』也很『不平整』!?」這個問題常常讓我在操場練跑或做肌力時升起。上網查了PU操場和沙質操場在台灣的建設費用, PU 操場貴了八倍以上。雖然比較貴,但全台各中小學到大學的操場都以PU跑道為主。既然貴很多,而且台灣各學校又都選擇它,所以PU跑道理應比沙質或紅土跑道具有更多優點才是!但事實卻非如此,以日本為例:

 

日本蓋學校時,已預先想到未來需求,採整體規畫設計,即使是泥土操場,也要求排水功能要好,下過雨後一定時間內水能排掉,不致泥濘不堪。日本人相當重視運動安全,在PU跑道上跑跳,反作用力大,速度很快,多半是正式比賽使用,讓中、小學生當成練習場地並不適合;泥土跑道的優點就是,學生較不容易受傷。(摘自:〈風沙少 排水佳 不易受傷 日本堅持泥土運動場〉《中國時報》,2006/11/17,北縣焦點)日本除了大學院校有專業田徑賽,必須闢PP、PU跑道外,高中以下沒有一個學校用PU、PP跑道,整片操場也不植草皮,就是一大片灰土,這樣要打棒球、丟鐵餅、擲鉛球可以多元利用;日人覺得為了培養體能,就算跌倒受傷也是正常的,要是操場多了PU、PP跑道,反而被侷限住,很多運動無法做。……2010年10時宜蘭淹大水,有54所學校報災損,超過全縣半數以上,災損5200萬元,好幾所學校的操場被水淹沒,PU、PP跑道不透水,水壓、浮力造成面層和底部脫離隆起毀損;羅東國中的PP跑道就被扯壞了,紅土跑道透水性佳,泡水後紅土變得更密實,災情不大,經過這次淹水考驗,何種材質跑道適合宜蘭?有更多思考面向。(摘自:記者吳淑君:〈日本愛用紅土跑道 宜縣取經〉,《聯合報》,2010/11/09)

 

看了這幾篇報導,不禁思考:為什麼臺灣會選擇PU操場呢?比較貴,成本高,維修經費高,而且對環境負擔又大、PU材質無法回收,不排水而且運動的功能性又有所侷限。

 

我自己下了幾個結論:是否因為PU操場整潔易清理而且較美觀!?是否主事者的心態認為較貴的一定比較好,而沒考慮到「操場」存在的目的與功能性何在!?

 

校園操場的存在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良好的運動環境、能養成運動的習慣、能「喜歡在操場上面」運動,而非易整理與美觀(那所謂的美觀,也是一種制式化的塑膠美,我個人覺得草地和沙地看久了反而存著充滿生機的自然美),那是次要目的,同時還要考慮未來維修與環保的問題,但主事者卻反過來先考慮美觀與易整理,每個學校先花了大錢蓋PU操場,維修與後續的事再說……,好像沒個學校都要辦大型的標準田徑賽事似的。

 

塑膠跑道施工繁複,成本也比泥土跑道高出幾十倍。PU跑道施工時會先在跑道下方鋪設柏油,然後使用國外進口的材料。完工後,平均超過10年就有汰換必要,但換掉的塑膠跑道不能燒、不能埋,不但造成環境問題,處理成本更是不低。雖然也需要維護草皮和泥質跑道,但成本相較低上許多,而且更自然。

 

在我們常去的操場上,平常很多人在中間草地上練足球。操場中央若是用水泥或PU地板,不但在晴天時會導致溫度升高,雨天也容易積水,運動環境較差。但草地就沒有這種問題。好幾次都看到老師和家長帶小朋友到沙質的跑道上練習,還常看到兩個很像雙胞胎姐妹的小選手在跑道上練短跑,她們大都在下午五、六點出來,年紀大約是國小的高年級,沒有教練,但在訓練前會先做各種專業的熱身動作(除了類似馬克操之外還有適合短跑選手的動態伸展),再進行短跑的正式訓練,最後收操。林萱萱很喜歡看她們,有次我們也在練習,她還跟林萱萱打招呼,是很自律練習的一對姐妹。

 

 

【圖】林萱萱租屋的沙質+草地跑道

 

在沙質地面跑,不但比較不傷膝蓋,而且聽到每一步都發出沙沙聲時會有一種很愉快的感受。另一個好處是跑得快時,可以更明顯地感受到腳步變輕,好像踏沙而飛,而不是每一步都踏進沙裡。但這種操場的沙質並非跳遠場地那種沙質,比較硬,但也可踏出腳印來。

 

 

 

後記:Vaasa Marathon

 

 

【圖】Vassa Marathon路線圖,為了讓林萱萱適應場地,我們挑某天LSD訓練日去跑一圈。路線很平,而且風景變化很大,有城市街道、高架橋、森林小徑和海邊步道,並不無聊。一圈10.6公里,要跑四圈。

 

這次來芬蘭還好有林萱萱陪我練習,不但跟我一起練長跑,還常陪我去海邊練泳,要不然我一個人到後來一定會因此懈怠的。一開始她只是陪我練226的跑步部分,直到有一次到森林步道裡練跑時,看到步道旁貼著一小張Vaasa Marathon的宣傳單,當天回家立即上網查,才確認2012/9/1在當地有一場馬拉松賽。已訂好8/27上飛機的我當然無法比,當時一直覺得遺憾透了!但林萱萱是九月初才要去德國交換學生,她剛好可比。花了幾天說服她去比,雖然她一直很怕自己太久沒練跑不好,我說:跟我練就好,一定跑得完。雖然時間有點趕,只剩一個多月,但她從六月底在波羅的海三小國的Riga就開始有跟著跑兩小時的LSD,應該沒問題。

 

她最終還是報了,網路報名,報名費35歐元,而且愈早報名可參加抽獎活動的次數愈多。她報名時名單上才幾十個人而已。報名之後,就為她設計課表(參考Lydiard在書中專為馬拉松選手所開設的訓練計劃)。訓練期間還特地實際跑一圈比賽路線,幾乎都是平路,而且到9月份時氣溫大約是十五度上下,很適合怕熱的林萱萱。跟林萱萱練跑期間一直覺得好可惜,早一個星期要回台灣,而不能跟她一起去比賽。「沒關係,她一定會幫我好好比的」,我想。

 

我們查了去年 Vaasa Marathon 第一名女生的成績:3小時40分,所以曾在萬金石跑出3小時20分的林萱萱的機會很大。

 

經過兩個月幾乎風雨無阻地履行課表的練習日子之後,她再過兩個小時就要在芬蘭的現場比賽了,希望她能跑出好成績。在台灣幫她加油!!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動一動 don1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談到企業領導者最重要的實力是什麼?一直以來,受大家稱道的是領導者可以將虧損的企業V字型復甦,但其經營奇蹟背後所創造的價值與支撐的理念是什麼?

 例如,美國國寶企業IBM在前任總裁暨執行長路易斯‧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領導下,從1993年虧損將近160億美元,被喻為如同死在水中的企業,歷經9年,在他退休那年IBM轉虧為盈,獲利80億美元。而日產汽車卡洛斯‧鞏恩(Carlos Ghons)於2001年6月升任CEO,將日產汽車從死亡邊緣拯救回來,成為全球獲利率最高的汽車公司。以及日本航空(JAL),於2010年1月申請「企業更生法」(類似於美國Chapter 11),去年2011年2月聘請京都陶瓷創始人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任社長,而今年2012年3月,短短一年即獲得了2,049億日幣的營業利益。

 JAL更將於今年九月再度上市,卻受到許多批評,批評中有人指出稻盛和夫投資了五十億,再度上市之後,他可以賺到不少錢,但我不想討論這個問題,我想談的是稻盛和夫的經營術也就是「阿米巴經營」,他將這樣的精神完全注入到JAL,計算到每架飛機,每次航行的獲利情況。使得機長在飛行結束後,第一個問題就是問座艙長,這趟飛行的機上銷售(菸、酒、化妝品…等)是否達到業績?以成田飛倫敦,空服員有十四位,來回要銷售四十五萬三千日幣的產品,平均一個人要銷售三萬兩千日幣,使得空服員必須拼命銷售產品,也因此招致空服員就像銷售員的批評。

 除此,機長也盡可能的用省油的方式飛行,如在航線上遇到颱風,若要避開颱風,必須迴轉增加30分鐘的飛行時間,使燃料費增加20萬日幣,因此機長決定直接飛越颱風,雖然機長透過廣播通知機上乘客,請乘客回到座位上並繫好安全帶,約有20分鐘時間會很搖晃,請大家注意安全,但還是令乘客感到不安。

 另外,還有機長不慎跌倒導致肋骨受傷,但機長還是忍痛執行飛行任務,如果過去發生同樣的事情,則一定會詳細檢查身體狀況,如確認機長無法飛行,班機則會取消,造成損失。現在就因為機長必須負責經營的成果,才會選擇忍痛飛行。

 種種事件的發生就有人批評,如此可能會危害飛行的安全,確實如此,稻盛先生是很尊重人的生命,其經營理念是「敬天愛人」、「誠實公正」等,但當經營理念與經營術有衝突時,過度的追求利益將會有輕視安全的現象發生,換言之,「阿米巴經營」是否適合應用在極端追求安全的事業上呢?值得領導者借鏡思考。(本文原載於總裁學苑)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EI Launches Mini-ITX SBC with Intel® H61 Express Chipset for Diversified Applications


IEI Technology Corp. (IEI), the global industrial computing innovator, announced the launch of thethe launch of the KINO-AH611, a mini-ITX single board computing (SBC).  It uses an Intel® H61 Express Chipset.  Designed for scalability and cost optimization, this new SBC series with Intel® H61 Express Chipset and 2nd generation Intel® Core™ processor allows one DIMM per channel of DDR3 1333 MHz.  The Intel® H61 series comes integrated with Intel® HD Graphics technology to deliver high-performance graphics and media processing without a discrete graphics card.  Some key features include TPM V1.2 hardware security support provided by the TPM module and dual-channel 1333 MHz DDR3 SDRAM DIMM supporting up to 16 GB memory.

The KINO-AH611 is a mini-ITX SBC supporting LGA1155 Intel® Core™ i7/i5/i3/Pentium®/Celeron® CPU.  The KINO-AH611 supports dual-channel DDR3 SDRAM, up to 16 GB 1333/1066 MHz.  With dual VGA and dual HDMI interface, the KINO-AH611 supports dual independent display.  A wide range of I/O options are supported including two RS-232 ports, one PS/2 keyboard connector, one 6-pin wafer for KB/MS, eight USB 2.0 ports, and three SATA 3Gb/s.

All IEI Intel® H61 series boards include IEI’s unique One Key Recovery software solution. This software eliminates the frustration of system recovery after unexpected system failure. With a single click, One Key Recovery easily creates a full system backup on demand or recovers the system by restoring to a previously made backup.

Please visit www.ieiworld.com or contact our sales representative via sales@ieiworld.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EI Technology Corp. 

IEI Technology Corp. is a leading industrial computer provider. IEI provides products for computer-based applications such as factory automation,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networking, security, IT system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medical devices and kiosks,Panel pC , Embedded pc . IEI serves industries such as national defense, police administ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EI continues to promote its own brand of products in addition to serving ODM vertical markets with complete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