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油是地中海沿岸居民的主要食用油,由於當地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低,經研究後發現,發現其主因就是長期食用橄欖油,因此橄欖油被譽為「地中海甘露」。

 

橄欖油的保健價值

預防癌症:橄欖油中含有77%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中含量最高的,具有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脂肪酸能抑制過氧化物,對抗自由基,防止腫瘤、癌症的發生率。
防止老化:橄欖油中的抗氧化劑成分,目前已被證明能減慢大腦萎縮,並在試驗中發現有延長壽命的效果。
幫助消化:橄欖油能減少膽汁酸,增加促進腸細胞更新的氧化酵素,因此能加速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養顏美容:橄欖油所含的維生素E及抗氧化劑能保護並調理皮膚表層,是女性的美容聖品。

橄欖油與其他食用油之比較

油脂當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數值越高,代表油脂越安定,且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能力越高;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數值越高,則表示油脂越不安定,在高溫下容易產生氧化及聚合作用,有致癌性,另外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較耐高溫,烹調時不易起油煙,但易促成動脈硬化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

橄欖油

77 %

9 %

14 %

菜仔油

48 %

34%

18 %

花生油

13 %

78 %

9 %

玉米油

58 %

36 %

6 %

奶油

30 %

4 %

66 %

豬油

47 %

12 %

41 %

葵花油

20 %

69 %

11 %

 

分辨橄欖油的種類

橄欖油可以依照壓榨次序而分為5大等級,隨著每一次壓榨,橄欖油的抗氧化的效果也會減低。


1.
第一道初榨(Extra Virgin Olive Oil特級初榨橄欖油):最高等級的橄欖油,以人工摘取,果實必須在從橄欖樹下摘下後,24小時內完成清洗、烘乾及製作,完全無添加任何化學成分與使用任何化學方式製造,風味最佳,脂肪酸、多酚類和營養素也最豐富。


2.
精純橄欖油(100Pure Olive Oil):是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再造,製造過程與第一道初榨油相同,所使用的原料比特級初榨橄欖油略遜一籌,
並必須再加入5%的特級初榨橄欖油,故色澤上多呈燦爛的金黃色。


3.
精製橄欖油(Light Olive Oil):必須以丙酮或甲醇等化學方式將油脂提煉出來,加上再高溫除臭,營養成分較差,而且會產生許多自由基,雖然熱量較低,味道也較不嗆,但對身體並不健康,不建議長期食用。 

        

4.原味橄欖油:由精製橄欖油和純橄欖油混合而成,同樣會有受到高溫破壞的脂肪酸,因此也不建議長期食用。


5.
油渣橄欖油:是利用已經壓榨過的橄欖殘渣加上橄欖果核的殘渣油,因此已經不完全是由果肉製成的橄欖油產品,雖然價格低廉,但是因為使用了多道化學程序,屬於級數最低的橄欖油加上被檢測出有碳氫化合物(致癌成分),最好是完全不用食用。

 

橄欖油使用小秘方

每日使用一湯匙橄欖油漱口,有助於防止細菌增長,預防口腔癌。

煮食米飯時,倒入橄欖油,可讓米飯更香、更健康。

煮義大利麵時,加入橄欖油,可防止麵與麵黏結。

橄欖油具有溫和輕瀉效果,早晨空腹服用兩湯匙橄欖油,對緩解慢性便秘具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身體莫名地發生盜汗、頭痛、胸部壓迫感、口渴、胃痛、心悸、失眠等症狀,那麼很有可能是因「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各種症狀。

 

何謂自律神經失調呢?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兩大系統,在人體中各司其職、互為協調。

交感神經系統,當我們工作、面對挑戰時,可以放大瞳孔、加速心跳、加快呼吸、升高血壓、抑制消化,使人變得焦慮緊張起來﹔相反的,副交感神經系統,當我們休息、準備睡覺時,可以縮小瞳孔、放慢心跳、舒緩呼吸、降低血壓、促進消化,使人變得放鬆平靜。

當兩者相互配合,自主調節身體的代謝、呼吸、消化、循環、內臟等各大功能,以協助身體達成平衡的狀態。相反的,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在不該興奮的時候興奮,在該休息的時候沒有休息,就會影響免疫機能,長期就會造成荷爾蒙失調、生理失序,自然就形成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由於「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變化多端,但是其主要的症狀包括:

心臟血管障礙:心跳過快或過慢(可能導致昏倒或意識喪失)臉部潮紅燥熱起立性暈眩

腸胃道異常: 食道阻塞感、噁心、嘔吐、胃部痙攣、便秘或腹瀉、腸胃蠕動異常、便意感頻繁  

汗腺失調: 可能會無汗、少汗、異常發汗、皮膚乾燥

膀胱及泌尿系統膀胱神經敏感、尿意感頻繁、頻尿、排尿不易、殘尿感、性功能障礙

精神症:焦躁易怒莫名奇妙的恐慌不安感寂寞孤獨感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

全身症:全身倦怠異常疲勞全身無力輕度發燒發燙缺乏食慾失眠淺眠或多夢

以上這些症狀僅供參考,如果有這些症狀出現,應找尋專業醫師諮詢目前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的檢測方式


自律神經檢測是否正確,除了醫師的臨床經驗與專業判斷外,還有下列數種客觀、有效、精確的生理檢測方式:
1測量姿勢改變時血壓的變異:在正常的情形下,血壓在姿勢改變時,會獲得自律神經系統調節,所以不致於有太大變動,但姿勢性低血壓的患者其血壓下降程度則遠超過正常值。
2
皮膚交感神經電位反應是利用微量的電量:刺激受檢者周邊神經,使受檢者產生情緒性的汗液分泌,進而改變皮膚上的電位,若具交感神經病變的患者,則偵測不到任何電位變化。
3
監測心跳間隔變異數:因心跳會隨著呼吸或姿勢之改變而變化,它相當敏感且客觀,在沒有心律不整的情形下,心跳的變異越大越好,但在自律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其心跳間隔變異數遠小於正常值。

 

如何避免自律神經失調上身


均衡的飲食:是維持各種大腦及神經功能正常的基本條件。另外,定時而適量的三餐也是保持自律神經功能正常的必要條件。

適度的運動: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連帶地也會提升副交感神經的反應性,有活化自律神經的效果。

樂觀的心情:心情樂觀、態度積極,壓力就能得到適當的紓解,自律神經也就能保持最佳狀態。

規律的生活:當作息不正常,會導致睡眠不足、睡眠品質不好,這也是日常生活壓力無法適當紓解的主要原因。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長期忙碌於工作、缺乏規律的運動加上膳食纖維的攝取不足等問題,造成大腸直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而且年輕型的大腸直腸癌無明顯症狀,通常只有脹氣、腹痛及異常便秘等徵兆,並無明顯現象如直腸出血排泄黏液等症狀,很造成容易疏忽錯過黃金時期,因此所有人都應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以期提早發現、診斷、治療。

 

什麼是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就像身體的其他消化道器官,大腸直腸上的任何組織細胞都有可能發生癌變,以發生在大腸、直腸最多,其次則是乙狀結腸。對於大腸直腸癌發生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大致上來自家族的遺傳因素、飲食習慣,如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飲食、個人有潰瘍性腸炎病史或其他不明因子所致。

 

大腸直腸癌的種類及症狀:

大腸直腸癌大致分成直腸癌、右側大腸癌、左側大腸癌三類,其各類症狀不同,很容易造成混淆。

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長到相當程度,才會出現症狀。常見症狀有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腸道阻塞、腹痛、腹脹、體重減輕、厭食、嘔吐、貧血及腹部可觸診到腫塊等。

右側大管腔較大且殘渣為液體狀,其症狀主要是消化失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貧血、不適或隱痛。

左側大管腔較窄且殘渣為固體狀,其症狀為糞便外觀沾有血絲或黏液,偶而也會有較多血液隨糞便出來,大便習慣改變。

 

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

過去曾罹患大腸直腸癌,並經手術治療後的患者。

父母或兄弟姊妹曾罹患大腸直腸癌者。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曾患大腸息肉者,或是父母、兄弟姊妹被發現有息肉群症者。

家族曾患有腺癌(如肺、腸、胃、卵巢、甲狀腺、乳癌)者。

大腸直腸癌檢測方式

糞便潛血反應篩檢:一般建議50歲以上民眾,至少每年應接受一次糞便潛血反應篩檢,發現異樣者再進一步接受檢查:

大腸腫瘤標記:一種經由抽血檢驗來篩檢大腸癌的腫瘤標記,並非直接診斷大腸癌。雖然稱為「大腸癌腫瘤標記」,但CEA偏高並非等於得了大腸癌很多良性病灶的CEA會高。所以,抽血檢驗CEA高時,要再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或鋇劑X光攝影檢查,以確定診斷。

大腸內視鏡檢查:大腸內視鏡檢查是近年來運用最普遍、也是診斷大腸癌的利器。通常這項檢查可在10分鐘內完成,它可以發現細小的病變、及早期的腸癌,由於它屬侵入性檢查,必要時可以直接進行切片,直接切除瘜肉等,是檢查及治療兼具的工具。

影像學檢查1.透過虛擬大腸鏡經由肛門將空氣灌入大腸,先做電腦斷層掃描,再利用電腦做模擬大腸鏡檢查,它的好處是沒有侵入性;2.利用灌入鋇劑,再以X光照射,檢查有無大腸癌。

 

預防方法

定期健康檢查

1. 一般民眾,應每年作糞便潛血檢查,若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之腹脹、貧血等疑似症狀,請立即找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2. 年齡超過50歲者,應每三至五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

3.  高危險群者,除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外,還需定期進行一次全大腸鏡檢查,若發現癌前病變,立即接受治療。

規律的運動習慣:規律運動可以刺激腸胃蠕動,促進腸胃蠕動,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從而降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內致癌物質的機會。

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如:豬油、牛油)及油炸食物的攝取,儘量選用植物油,多吃高纖維食物及天然植物性食品。

避免肥胖:研究顯示,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會提高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孕婦在懷孕初期攝取維他命E,會增加嬰兒心臟先天功能不全的機率。

 

應避免額外補充

國內醫師則表示,維他命E是種抗氧化劑,孕婦只要謹記均衡飲食,不要額外補充,就不致有攝取過多的隱憂。

 

英國《每日郵報》昨報導,荷蘭研究人員分析五百九十一名孕婦飲食習慣,發現在懷孕初期兩個月內,每天攝取維他命E超過十四點九毫克者,產下心臟功能不全嬰兒機率,是每天攝取十二點六毫克者的九倍,建議孕婦或準備懷孕婦女,避免在日常飲食外補充維他命E,此研究已刊登在《英國婦產科期刊》。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徐振傑說,維他命E是抗氧化劑,特別疲倦時,才須額外補充,孕婦更不建議多吃,以免食用過量,反有害母子健康,對於是否會增加胎兒心臟病風險,他則認為要有更大型研究驗證。

 

孕婦補充營養 注意事項

˙懷孕前、孕期中不用特別補充維他命E。仍可正常攝取含維他命E食物如植物油、堅果等,不用禁食

˙維持正常、均衡的飲食即可,沒有特殊禁忌

˙準備懷孕的前3個月應多補充葉酸,可防止生出神經缺損的畸形兒,糙米、大麥等食品均富含葉酸

˙婦女懷孕20周後,體內需要製造更多紅血球,建議補充含鐵質食物,如牛肉、豬肝、菠菜等

資料來源:徐振傑醫師

 

2009年04月07日蘋果日報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腸癌要能早期發現,必須靠定期檢查才行,不過因為價格考量等經濟因素,不少人自費健檢時只選乙狀結腸鏡,而不做全大腸鏡,北醫附醫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表示,雖然有2/3的大腸癌發生位置在乙狀結腸附近,但大腸其他部分仍有機會癌變,所以做身體檢查時,至少在50歲時要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

 

價格考量是主因

大腸可概分成3個區域,分別是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而經常癌變的位置就在降結腸中靠近直腸的乙狀結腸,若體檢時只做乙狀結腸鏡,將僅能看到從肛門口進入約40公分處。北醫附醫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森德說,升結腸發生癌變的機率也有30%;橫結腸也有10%,而全大腸鏡則可看到完整的部位。但因為自費健檢中,乙狀結腸鏡僅1000多元、全大腸鏡要4000多元,往往在價格考量以及做乙狀結腸鏡較不會那麼不舒服的情況下,多數人會選做乙狀結腸鏡,可能因此錯失及早篩檢出大腸癌的機會。

 

每年驗糞便及做乙鏡

如果真的排斥做全大腸鏡檢查的人,王森德醫師建議可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以及乙狀結腸鏡,只要其中一個呈現陽性反應或有發現息肉等,就可健保給付做全大腸鏡,這也是一種省錢又能提高及早發現腸癌機率的方法。

 

 

3.JPG

 

2009年04月07日蘋果日報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