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相信大家都有童年時在外面大太陽下瘋玩,回家後感覺十分難受的經歷吧。但這個疾病的具體發病機制,可能就不是每個人都明瞭的。

中暑在醫學上可分三種類型。第一種,也就是我們都曾經歷過的熱射病,這個名字很形象,可以解作:火“熱”的太陽照“射”所引起的疾“病”。當然,這樣解釋只是為了好理解,照射的也可以不是太陽,而是火爐、火堆等,只要能發出足夠熱量的都算。第二、第三種類型分別是熱痙攣及熱衰竭。本文主要談談熱射病和熱痙攣。

先説熱射病。我們知道,人的體溫是很穩定的,基本就在37攝氏度上下浮動。這個結果是由我們腦袋裏面一群叫做“體溫調節中樞”的神經細胞造成的,這群細胞通過控制熱量的産生、散發之間的平衡,使我們的體溫維持在既不太高又不太低的水準。

人體內部像個大火爐,每天的營養物質代謝過程、肌肉的收縮都要産生大量的熱,這些熱是如何散發掉的呢?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汽車發動機是如何散熱的:發動機旁邊有許多水管,冷水流過後變熱,然後流走,就這樣把發動機冷卻下來。而在人體,這些水管就變成了血管,管裏流的是血液而不是水。人體內部的血液是熱乎乎的,到達皮膚下的血管時,就開始把熱量排出體外。這其中又依靠著三件法寶:一是輻射,也是最主要的途徑,差不多2/3的熱量是這樣散走的;二是蒸發,也就是靠出汗來完成的,大概會散發掉1/4的熱量;第三是對流,大概散發掉1/10的熱量,吹風扇可以使人涼快,主要就是加大了對流作用。

人體內部的熱量越高,體溫調節中樞就會越忙——忙著發號施令,讓心臟跳得更快些,血液流得更快些,皮膚下的血管多開幾條備用通道以加大血液流量。一般來説,它們都幹得很出色,但是當産熱太多,或者散熱出了故障,産熱大於散熱時,就發生了熱射病。

上面已談到人體的主要散熱途徑是輻射,而輻射要求外界溫度低於人體,這樣才會像水往低處流那樣,熱量也往低處散發出去。如果外界溫度比人體還高,這條路就算完全堵死了。前段時間,印度某些地區的氣溫高達50攝氏度,這時人體的散熱途徑就不能依靠輻射了。如果人體不能大量出汗或局部環境沒有空氣對流時,人體無法把積聚的熱量散發出去,這時人就會患上熱射病。

人體出現熱射病時,體溫調節中樞還會繼續努力工作,加快心跳速度,讓更多的血液流到皮膚下,讓更多的汗腺活動起來以排汗。但這樣的努力是徒勞的,熱量還是越積越多。而人體的細胞很嬌氣,不適應在高溫下吃苦,過不了多久細胞就會受不了而“鞠躬盡瘁”,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心功能減退,心輸出量減少,汗腺衰竭。這樣的後果就是體溫越來越高,當體溫比正常溫度升高5攝氏度,也就是42攝氏度時,細胞的重要成分(蛋白質)就開始變性,當超過50攝氏度,只需幾分鐘細胞就會死亡。

除熱射病外,還有熱痙攣。熱痙攣是因為汗裏含有氯化鈉,當大量出汗時,體內的鹽也丟失,此時肌肉就會痙攣。肌肉痙攣是很難受的,大家如果有游泳時抽筋的體會就容易理解了。

千萬不要小看熱射病,它的死亡率可達5%~30%。對熱射病的治療當然首先是降溫。降溫有物理方法,比如浸在冰水裏、吹風扇、放冰袋,如果這種辦法不行,就須要在醫生的幫助下使用氯丙嗪等藥物來降溫。

熱痙攣的病人除了降溫外,最主要是補充從汗裏丟失的鹽和水分,只要治療及時,病人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恢復常態。

隨著夏季的來臨,天氣也越來越炎熱,雖然空調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但我們不是蝸牛,不能把空調背在身上到處走。所以,直接暴露在大太陽底下的時候還是很多的。要減少中暑,就要知道如何預防。預防其實很簡單,不要在太熱的環境下工作太久,保證足夠的通風等散熱措施,及時補充含鹽分的清涼飲料等就可以了。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晚餐有講究

皮膚在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況下,會出現水分和養分的過度流失,因此晚餐應多吃清淡的蔬菜水果、魚等和補充一些含原青花素(葡萄籽提取物産品)或含有甲殼素的保健品以利於皮膚恢復彈性和光澤,同時可消除黑眼圈和使皮膚白皙紅潤。忌食辛辣食物和酒精類飲料,最好不要抽煙。外用含膠元蛋白、甲殼素成分的護膚用品。應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魚類、牛奶等,另外可適量服用如含卵磷脂、腦細胞生長因子、金槍魚油、牛磺酸等成分的保健品以補充腦力;如出現頭痛時可服用羚羊角滴丸以緩解症狀。

  2.晚睡,不晚洗

中醫認為肌膚保養要順應環境及身體狀態變化,因此不要等到睡覺前才清潔皮膚,儘量把潔面時間提前可以減少肌膚負擔,預防粉刺痘痘。潔面不妨使用能同時卸粧和清潔的二合一潔膚乳,2分鐘搞定清潔。一些含有果酸或水楊酸的潔面乳深層清潔效果顯著。尤其是水楊酸,它是目前惟一能夠真正深入毛囊進行清潔動作的複合體成分,可以增進角質細胞新陳代謝的速度,減少皮膚表面廢物和毒素的堆積,讓你即使晚睡,也能遠離疲倦臉色。

 3.睡前保濕護理

熬夜過後倒頭就睡是最不好的習慣。這時應先服用含天然膳食纖維的保健品(如羅漢果甜素、低聚糖等),既能潤燥又有助於睡眠。而晚睡、熬夜和過度疲勞讓肌膚鎖水力變差,乾燥。所以潔面後要儘快涂上保濕效果好、易吸收的美容液。在徹底清潔皮膚後,噴上一層保濕噴霧,再涂上富含青瓜素、甲殼素、膠元蛋白等多種成分的面霜,不僅可以去死皮,還能修復皺紋令肌膚恢復光澤,效果顯著。

4.在睡前補充維生素C最有效

皮膚在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況下,營養會過度流失。如果你有每天口服美容産品的習慣,建議改在睡前服用維生素C及口服膠原蛋白産品,這樣做不僅比白天吸收效果更好,還有利於皮膚在睡眠時得到充分修復的營養,恢復彈性光澤。

5.用精油喚醒肌膚光彩

睡前保養時,在一盆熱水中加入幾滴精油並攪拌均勻,先用蒸汽蒸臉,待水溫降低後,可以將臉浸到水中,三五分鐘即可。這種方法對皮膚乾燥、黯沉等問題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譬如玫瑰+檀香木+洋甘菊精油有助於皮膚乾燥脫皮;膚色晦暗用玫瑰+天竺葵精油等等。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列印

此次賽事路線為由碧潭出發跑14公里至紅河谷登山口,再由此處跑到雲森瀑布後折返,轉入華克山莊結束超過35公里以上越野山徑後,再由華克山莊沿新潭路回到碧潭會場。此次賽事路線不只經過多次規畫及考量,絕對不會輸給2012-2013年的賽事路線,甚至更加折磨人。

01-呂英展1

呂英展

首度參戰TNF賽事、愛跑部的呂英展,原本就是在超馬界赫赫有名的跑者,不僅是在超馬嘉年華等賽事中脫穎而出外,於2013年真武山超馬及大屯山超馬都有不俗的表現。不管是在柏油路或是山徑越野路段,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選手。

02-劉建華

劉建華

甫從橫越台灣國際超馬三日賽征戰歸來的劉建華,跨越了中央山脈、從台中到花蓮的三日合計246公里的年度超馬賽事。比起 耐力,他絕對不會輕易拱手讓人。超長程的賽事,就讓觀眾們見識一下最強悍的意志力。

03-盧明珠

盧明珠

超級馬拉松賽事裡的常勝軍,盧姊的強悍即使是男人也不能輕易小覷。在橫越台灣賽取得女子第一的封號,在鎮西堡100公里超馬賽奪下后冠。不管是速度或是耐力絕對是一等一的優秀選手,頒獎台上絕對能看見她的身影。

04-周玲君

周玲君

新崛起的超馬天后,2013年TNF100公里賽台灣站以第一名姿態獲勝之後,又於中國站奪下第二名的優異成績。不只是跑步而已,對周玲君而言,越野山徑更是她穿梭百岳時的熟手功夫。2014年是否能延續這分榮耀,再次摘下后冠非常值得期待。

05-戴秀妤

戴秀妤

只要是上了場絕對比人更專注,有著這分意志力、閃爍眼光的小戴姐,向來都是 馬場上的強手。2012年的TNF100K賽事奪下女子首位,2013年TNF100K賽事奪下第二名。對於混合越野山徑及公路上的挑戰,小戴姐絕對有這分驕傲。

06-蔡萬春

蔡萬春

2014年甫完成關山九日馬及南橫超馬100公里賽的蔡萬春,2013年完成了環台超馬盛會,被稱為台灣環台一哥。不管在各項賽事上皆能獲取榮耀,2011年與2012年都曾參與TNF100K賽事,相信2014年的100K賽的表現也依舊值得關注。

07-陳志仁

陳志仁

不只是努力的跑者,也是最誠摯的跑者。首次參戰TNF100K賽事的志仁,一直是跑者們的表率,不只是跑得好也是人緣最佳的跑者。2014年的第二場100公里賽事,期待模範生志仁大哥能維持水準取得最好的成績。

08-林俊良

林俊良

2013年曾在東吳超馬賽跑出207公里的林俊良,身處宜蘭的他常上到 越野山路摩練越野跑的技巧,亦於2014年完成橫台超馬賽事。協調性、速度與耐力都普遍優秀的他,首次參戰TNF100公里賽的表現值得期待。

09-周平記

周平記

於2014年Super Race 111公里超馬賽奪下冠軍,2013年TNF50K第二名、2012年TNF100K第四名,不只是路上強,山徑也穿梭自如的周平記,他將如旋風般捲襲山林之間,2014年的TNF100K讓我們再次期待。

10-劉治昀

劉治昀

來自大腳丫、古塵流冒險運動協會的劉治昀,是越野跑的傳奇人物之一。不只是曾在台灣100公里錦標賽奪下第一,亦曾於don1don分享越野跑技巧。這些年出沒於層峰之間的山徑縱走鍛鍊下來的越野本事,絕對是此次TNF100K賽事中的颱風眼。

11-吉雷米

吉雷米 Remy Gils 

法國血統的正港台灣人吉雷米,2013年真武山超馬奪下第三名成績,不管是半馬或全馬賽事成績都十分優秀。2013年征戰南橫超馬100公里賽亦奪下佳績的他,此次參戰TNF100公里賽的表現非常受到矚目。

12-黃崑鵬

黃崑鵬

在東吳24小時超馬賽及各大馬拉松賽事都以優異成績取勝的黃崑鵬,不管是耐力或是速度,絕對不會有讓人輕易超越的本事。2012年參加過TNF100公里賽的黃大哥2014年再來過,請大家期待他的表現。

13-鄒雙喜

鄒雙喜

2012年TNF100K第三名,2013年TNF100K第二名,2012-2013年東吳超馬24小時賽都超過235公里的雙喜大哥,堅毅的臉龐透露出強者的風範。此次TNF賽事相信鄒大哥亦多次探索路徑作好功課,今年依舊期待他冷靜且迅雷般的表現。

14-賁俊蓮

賁俊蓮

2011年TNF100K 女子組第四名,2012年TNF100K女子組第三名,經過鎮西堡100公里、南橫100公里、迴瀾100公里錦標賽等多場百公里賽事洗禮,不只經驗豐富,連耐力也是超越群雄,豪爽又具俠女風範的賁姊此次強者歸來,絕對技壓群雄,奪下優異的成績。

15-何信言

何信言

花東縱谷88公里的優秀選手,2011年TNF100公里賽冠軍、2012年TNF100公里賽第二名、代表台灣參戰TNF100公里中國站,迅捷穿越山林之境,其能力說是頂尖亦不為過。2014年的表現相信亦能擁抱獎杯,取得傲人成績。

16-李智群

李智群

年輕一代的新銳跑者智群,包含北宜公路、開廣飛跑盃及真武山超馬都獲取佳績,亦是馬場上破三的常勝軍。2014年首度參戰TNF100公里賽,也是第一回的100公里賽,但憑著歷年來的征戰與付出,讓人非常期待他的表現。

17-吳清章

吳清章

2011-2012年TNF100K的完成者,幾乎只要是超馬賽事都能看見他的身影。不只是百公里賽事的常勝軍,亦參與多場超馬計時賽,2008年雅典七日賽完成585公里,2014年超馬嘉年華48小時賽309.7公里。2014年,強者賦歸。

18-Alexander Tarasov

Alexander Tarasov

來自俄國的Alexander,於2013年以9小時28分14秒拿下季軍。不只如此,2013年也順利完成SuperRunStage長達111公里的賽事。加上其本身參與越野團體Hash的活動,相信在柏油路及越野上都能順利獲取佳績。

19-Petr Novotny

Petr Novotny

許多山地越野路跑賽事肯定對Petr這位跑者不陌生,動感亞洲戶外賽以1小時43分03秒奪得總冠軍,TNF荷蘭古道山徑越野賽亦以1小時09分摘下冠軍。甚至在鎮西堡54公里及香港西貢越野賽都取得佳績。這次長達100公里的表現非常期待他的表現。

作者:鄭匡寓 / 圖片:選手個人FB、don1don

動一動 don1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並非不治之症,關鍵在於治療的早晚。《每日郵報》、《印度時報》等媒體近日綜合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近幾年的研究指出,以下10種人患癌幾率較高,應及早防範。

1、個子太高 牛津大學對身高介於1.5米?1.8米範圍內的女性調查後發現,女性身高每增加10釐米,患癌風險就增加16%。

2、愛吃紅肉 美國癌症協會對50多萬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進行了20年分組調查發現,吃紅肉最多的那組,患直腸癌的幾率比吃紅肉最少的一組高2倍,患結腸癌的幾率也高出40%。

3、喝燙茶 研究發現,茶水溫度高於68.8攝氏度即可算熱茶,如果茶水溫度高於70攝氏度,食道癌風險最多可增加8倍。

4、常熬夜 晚上燈光所産生的光線會減少抑制腫瘤的褪黑激素分泌。打亂正常作息也會損傷免疫系統,不利於癌細胞的清除。

5、缺乏維生素 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A 、 β-胡蘿蔔素,患肺癌的危險增加 3 倍;缺乏維生素C ,患食道癌、胃癌的危險分別增加 2 倍和 3.5 倍;缺乏維生素E者,患口腔癌、皮膚癌、宮頸癌、胃癌、腸癌、肺癌的風險都會增加。 

6、高密脂蛋白過低 雖然膽固醇水準過高有害健康,但是過低也不是好事。哈佛大學公共健康衛生學院研究發現,“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準低於2.8毫摩爾/每升,患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風險會增加。

7、夫妻中有一人患癌 雖然癌症不會傳染,但夫妻生活方式相似,容易受到相同致癌因素的影響,所以一方患癌,另一患癌的幾率也較大。

8、憋小便 憋尿對女性造成的傷害大於男性。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統構造特殊,更易受感染。嚴重時,尿中的毒素不斷刺激膀胱壁就有可能誘發膀胱癌。

9、父母得癌症 研究表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癌是遺傳傾向最大的四種癌症。此外,癌症病人後代患癌的幾率也會高一些。

10、吸煙者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出,吸煙依然是癌症的一大主要誘因,而且致死率較高。吸煙者患肺癌、食道癌、喉癌、腎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子宮癌以及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風險都會增加。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生活節奏不斷的加快,越來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讓很多白領們都吃不消,平日的情緒無法順利的發泄出來,就容易産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例如抑鬱症、強迫症,更有甚者會影響到平日的生活和身體健康。最近心理專家發現,壓力的不斷增大,四種職場綜合症正在侵襲現代白領。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星期一綜合症

經過週末,待週一重新投入工作時難免出現周身酸痛、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低下等不適應現象。腦力勞動者在大腦鬆弛後,更難以短時緊張起來。很多單位習慣在週一做決定,使人感到更大的壓力。

2、電腦綜合症

長時間專注螢幕、保持同樣坐姿,會引發頭痛、腰痛、頸肩酸痛、眼睛疲勞、精神萎靡不振等問題。輕者看不清熒光屏上的圖像文字,重者會有想嘔吐的感覺,甚至抽筋、昏厥,危及生命。

3、熬夜綜合症

城市夜生活的豐富多彩,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夜生活的行列,使一部分人逐漸開始形成了晚睡覺的習慣,甚至熬夜,睡眠不足者增多。臨床已證實,長此以往,會導致人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紊亂,繼而出現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狀。

4、時間綜合症

時間綜合症是指人們對時間的反應過於關注而産生的情緒波動、生理變化現象。時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使都市白領感到時間越來越不夠用,對事業的專注使人對緊迫的時間感到焦躁不安、緊張過度,這樣會引發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狀。

5、電腦綜合症

長時間專注螢幕、保持同樣坐姿,會引發頭痛、腰痛、頸肩酸痛、眼睛疲勞、精神萎靡不振等問題。輕者看不清熒光屏上的圖像文字,重者會有想嘔吐的感覺,甚至抽筋、昏厥,危及生命。

6、光源綜合症

長時間在過於明亮處辦公會造成視神經疲勞,熒光燈發出的強烈光波可導致體內大量細胞遺傳變性,擾亂生物鐘,造成心理節律失調,精神不振。且因缺乏陽光下的紫外線,使缺鈣所致的老年性骨折、嬰幼兒佝僂病不斷增多。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