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不僅可以提神,還可提昇記憶力。科學家在一項有100多名參與者的研究中發現,學習課程結束後不久服用一粒咖啡因藥丸可以改善他們回憶圖像的能力。

  參與者被要求確認室外或室內的圖像目標,5分鍾後服用咖啡因藥丸或安慰劑藥丸。研究人員事先提取參與者的唾液樣本,目的是分析他們的咖啡因水平,然後在接下來3小時和24小時後進行重復測試。第二天,他們向參與者展示一些圖像,其中包括和以前相同的、類似的以及隨機挑選的圖像。

  兩組參與者都准確識別新的和舊的照片,但服用咖啡因藥丸的參與者可更好地發現相似圖像。研究人員指出,那些服用安慰劑藥丸的參與者錯誤地認為它們是前一天的原始圖像,這表示喝下咖啡至少24小時後咖啡因可提高某些記憶。《自然神經學》雜志刊登了這些發現。

  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邁克爾-亞薩博士說:“咖啡因有助於鞏固長期記憶力。我們一直都知道咖啡因可增強認知能力,但從未在人類身上詳細研究它對加強記憶的影響以及它使記憶對遺忘具有抵抗力的作用。我們的研究第一次表明,咖啡因在24多小時後對減少遺忘具有特殊功效。”

  研究人員表示,大腦識別兩個相似物體差異的能力意味著更高水平的記憶保持。亞薩說:“如果我們使用沒有相似圖像目標的標准認知記憶任務,就會發現咖啡因沒有影響。但如果使用大腦更難識別的圖像目標,咖啡因好像增強記憶力。”這項該研究和最早期表明咖啡因對長期記憶影響很小或根本沒有影響的實驗不同,因為看了圖像目標的參與者是在喝咖啡後纔設法記起這些圖像。

  亞薩表示:“以前幾乎所有研究都把學習課程前喝咖啡同增強記憶力聯系在一起,卻不清楚這是不是由咖啡因對注意力、警覺、關注或其他因素產生影響造成的。通過用實驗對咖啡因進行分析,我們排除這些影響,同時證明它增強記憶還是對記憶毫無幫助。”研究顯示,看圖像前一小時服用更少劑量的咖啡因沒有改善記憶力。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盯緊腰圍

肥胖是身體發炎的關鍵推手,美國飲食協會(ADA)指出,只要比標準體重超過9公斤,身體就處於促發炎(pro-inflammation)狀態。

其中尤以脂肪變大而累積在內臟周圍的“內臟脂肪”危害更甚。內臟脂肪啟動體內的化學反應,促使白血球活化,更加劇發炎。

2、一覺到天亮

充足的睡眠是抵禦發炎最好的武器。

人們經過一整天的活動,身體累積許多自由基,持續傷害組織細胞,必須藉由睡眠減緩新陳代謝,免疫系統分泌天然調節因子,啟動自我修補機制,進而緩解體內發炎狀態。

因此,俗話説“睡覺勝過吃補”,一點都沒錯,正常作息、充足睡眠是最佳免疫處方,醫生建議晚間11點前入眠最好。

3、保持空氣清新

空氣污染和心臟病、過敏等發炎相關症狀有關,而生活中最主要的兩項污染源,一是都市臟空氣、一是瓦斯爐。

如果沒辦法改變居住地、另選空氣品質好的地點,至少可在睡眠時使用空氣清凈機,以確保每天近三分之一時間能呼吸到乾淨空氣。另外,將瓦斯爐更換為電爐、瓦斯熱水器改成電熱水器。更重要的是,切忌抽煙和吸二手煙,避免有害空氣入侵。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了夏天,綠豆湯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飲品,儘管綠豆湯具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的功效,但是也有一些禁忌。以下六大禁忌不可不知。

中醫認為,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從食療的角度來説,食物的溫熱、寒涼等天然屬性要與攝食者的體質狀況保持一致,才能起到保健(保健食品)作用。

1、屬寒涼體質的人不宜多喝綠豆湯

寒涼體質的人,表現為四肢冰涼乏力、腰腿冷痛、腹瀉便稀等。

吃了綠豆反而會加重症狀,甚至引發諸如腹瀉(嚴重的話引起脫水),氣血停滯引起的關節肌肉酸痛,胃寒及脾胃虛弱引起的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喝綠豆湯能預防中暑,治療食物中毒等,對熱腫、熱渴、熱痢、痘毒等也有一定的療效。但寒冷體質、虛弱或正服藥者,不適合喝。

2、體質虛弱的人不宜多喝綠豆湯

因為綠豆中蛋白質含量比雞肉還多,大分子蛋白質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這類人的腸胃消化功能較差,容易因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3、空腹時不能喝綠豆湯

空腹的時候不要喝,綠豆湯性寒,空腹喝對胃不好。

4、綠豆湯不可天天喝

適當喝沒問題。一般成人一週喝2至3次,每次一碗即可。幼兒則要具體依照體質而定,最好先諮詢一下醫師。一般來説,小孩2至3歲開始吃粥時,可適量加點綠豆。6歲過後,才可飲用成人量。

5、過量喝綠豆湯或致腸胃疾病

一般人過量喝綠豆湯,可出現胃寒腹瀉等腸胃疾病。女性過量喝綠豆湯可出現白帶、腹脹、痛經等婦科症狀。

 6、綠豆與中藥不能同服

常聽人説:“吃中藥不能吃綠豆,以免解藥。”《本草綱目》中稱:“綠豆氣味甘寒,無毒……解一切藥草、牛馬、金石諸毒。”民間煮綠豆湯也常作為藥物中毒的急救手段之一。因此,綠豆和中藥不能同服的説法就流傳下來。

綠豆本身是一味中藥, 可消熱解毒。如果患有外感風熱、癰腫丹毒、暑熱內侵等熱性病,服中藥時可照常服綠豆湯,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如果患胃腸薄弱肢酸乏力、全身畏寒、腰腿冷痛、大便溏瀉等症應禁食綠豆。否則,不僅降低藥物療效,而且會加重病情。由此可知,服中藥時能否吃綠豆不可一概而論,應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及所服中藥性味而定

專家支招:綠豆粥代替綠豆湯

要避免綠豆吃得過於寒涼,不一定要喝綠豆湯,可以選擇另一種吃法,也就是吃綠豆粥。做法是將米、綠豆分別淘洗乾淨,同下鍋加水煮成粥。同時,如果要單獨用綠豆煮甜水飲用,必須煮爛綠豆才不至於吃得太涼,因為綠豆剛剛煮得開花時吃了最涼。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都認為,尿液是人體排出的“垃圾”,其實不然,它是檢測健康狀況的“晴雨錶”。人們吃下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會在血液裏形成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毒素”,只有通過尿液將它們及時排到體外,才不會影響健康。健康的尿液有一些標準,如果指標發生了改變,就可能預示著疾病。小便和健康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人們在小便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健康的尿液什麼樣

尿液顏色:淡黃透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許清泉指出,健康的尿液應該是淡黃、透亮的,不會有沉澱、渾濁的現象。但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尿液的顏色,比如飲水量、體溫的變化以及食物、藥物的作用。喝水多的時候,尿液可能像白開水一樣,是無色的;喝水少、出汗多的時候,尿液就可能會呈啤酒似的黃色,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

排尿頻率:每天不應超過8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楊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從理論上説,一個人每天的排尿次數不應超過8次。白天7次,晚上1次,這是最佳比例。“但個人飲水量不同,白天排尿4—6次也是正常的。”許清泉補充説,夜尿最好不超過2次,如果睡前喝水較多,起夜次數隨之增加,也是正常的。但如果晚上沒喝多少水,卻老是起夜,就要留意疾病了。

尿量:每天1500毫升。我們每天的排尿量應該在1500毫升左右,但由於人們的飲水量不同,只要每天的尿量多於400毫升、少於3000毫升都沒有問題。泌尿外科專家許清泉提醒,一天的尿量少於400毫升,就是少尿的表現;而多於3000毫升,就屬於多尿。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坐辦公室,不僅腰酸背痛,眼睛發澀,連腦袋也處在混沌狀態,難以長久集中精力完成工作。很多人認為,辦公室空間狹小,不具備鍛鍊身體的條件。其實,運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只要善於挖掘、善於創新。

站式辦公

據美國《每日新聞報》報道,美國有越來越多的白領們開始在辦公桌上架一個小小的電腦桌,把原先的筆記型電腦位置抬高20至30公分,進行“站立式辦公”。站著工作對健康有益,不僅能減少疾病也能延年益壽,還能提神醒腦,提高工作效率。

傳統的坐班族一天8小時面對電腦,時間一長,不僅頸椎腰椎感到不適,而且常常十分疲憊。長期坐著容易引起腸胃蠕動減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減少,出現食欲不振等症狀,加重人的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症狀。

此外,久坐還容易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部供氧減少,加重人體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並增大患老年性癡呆症的可能性。由於長時間端坐,背部肌肉得不到必要的活動,腰椎、骨盆長時間承受全身的重量,會導致椎間盤組織彈性減退和脊柱骨質增生,直接感覺就是腰酸背痛。

站立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心臟病發作、燃燒多餘熱量、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降低膽固醇。而長期坐著工作的人,患糖尿病、肥胖和心臟病的幾率將比站立工作者高出許多。

那麼,應該怎樣“站立”更健康呢?

“站立式辦公”時間不宜過長,可和坐立式辦公交叉進行,一般站立半個小時左右,可換成坐式辦公。

長期站立工作可能造成背部受傷,女性則會增加靜脈曲張的發生率,尤其是常穿高跟鞋的女性。

膝關節不好的人,更要控制站立時間。

下蹲辦公

找一處空曠地,雙腿打開與肩同寬或略比肩寬,雙手自然放于體前。呼氣,身體保持勻速的狀態下蹲,雙手同時扶住自己的膝蓋,蹲至最低點之後停頓2至3秒;吸氣,儘量不用手撐膝蓋的力量,用自己腿部的力量起立成初始動作。不需做很久,只需1至2分鐘即可。

每天隔1至2個小時,就應離開座位稍微走動一下和做一下下蹲練習,可以活動關節、放鬆肌肉、提高身體平衡能力、改善體形,提高心肺功能,讓身體變得更加年輕。

做下蹲運動不但能鍛鍊肌肉,對關節也很有好處。下蹲時,大腿與腹部肌肉碰撞,臀部肌肉收縮舒張運動,腰部屈伸運動,對腹部疾病及腰椎退行性病變都有預防保健作用。深蹲(全蹲)對整個下肢和軀幹都有強烈刺激,是提高腿部力量的最好動作,而腿部力量能促進全身力量。

下蹲時,人體兩個最大的關節——膝關節和髖關節會折疊到一定程度,其他部位的肌肉也能得到活動,這能有效防治下肢靜脈曲張及小腿抽筋等症狀。下蹲還可增加腰、髖、膝、踝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延緩關節老化,增加背、腰、腿部肌肉的力量。此外,這種運動對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下蹲還對心臟有益,還能健肺等等。不過,據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報道,女性的關節通常不如男性牢固,如果下蹲運動不當,易致關節僵硬甚至損傷。所以女性鍛鍊時要小心。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