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是導致冠心病、高血壓及中風的危險因素,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高血脂並及時進行合理治療呢?可以從下面5個方面加以判斷。

第一,經常頭昏腦漲或與人講話的間隙容易睡著。早晨起床後感覺頭腦不清醒,早餐後可改善,午後極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第二,瞼黃疣是中老年女性血脂增高的信號,主要表現為眼瞼上出現淡黃色的小皮疹,剛開始時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膚,嚴重時佈滿整個眼瞼。

第三,腿肚經常抽筋,並常感到刺痛,這是膽固醇積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現。

第四,短時間內在面部、手部出現較多黑斑(斑塊較老年斑略大,顏色較深),記憶力及反應力明顯減退。

第五,看東西一陣陣模糊,這是血液變黏稠、流速減慢,使視神經或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所致。

專家教你如何安全吃肉

高血脂患者飲食應該如何?可以吃肉嗎?有網友發來諮詢:我一直特別愛吃肉,但是查出高血脂後,醫生就要求我“禁肉”了。但有報道説,羊肉膽固醇比較低,如果把飲食中的豬肉都換成羊肉,是不是對控制血脂有好處?帶著網友的問題,我們特向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醫院營養科專家進行了諮詢。下面專家就為大家進行詳細的解答。

專家説,血脂高的人群只要“食肉有道”,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在享受美味葷菜的同時,均衡營養控制血脂。

高血脂者應該多吃白肉,比如魚肉和一些海産品。但有些高血脂者不愛“白肉”愛“紅肉”,即我們常吃的豬牛羊肉。那麼,比之羊肉和豬肉,牛肉更適合高血脂者。因為對於血脂高的人來説,不但要控制膽固醇的攝入量,也要控制熱量攝入。牛肉的膽固醇含量雖然和羊肉、豬肉差不多,但其所含熱量要遠遠低於豬肉和羊肉。此外,牛肉後腿部位脂肪含量少,膽固醇含量也低,更適合血脂高者。

高血脂者雖可開葷,但也應食之有度,每天二兩即可,且最好吃清燉的,避免紅燒。燉時加胡蘿蔔、白蘿蔔或蘑菇,可有效去除油膩,有益健康。

七大身體信號警示高血脂

1、頭暈、頭痛、失眠、胸悶氣短、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體形偏胖、四肢沉重或肢體麻木等,都是高脂血症的前兆。

2、瞼黃疣是中老年血脂增高的信號。一些老年人眼瞼周圍出現黃色的疣,醫學上稱為黃色素斑,這是血脂濃度異常增高,引起脂質異位沉積造成的。瞼黃疣本身對健康沒有明顯的危害,但是瞼黃疣的出現提示病人血脂水準已經很高。

3、視力下降或失明。嚴重高脂血症時,血液富含甘油三脂的脂蛋白可從毛細血管漏出,如果侵犯到黃斑,則嚴重影響視力。另外,高脂血症是引起視網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見原因。

4、膽固醇過高時,皮膚上會鼓起小腫瘡,其表面光滑,呈黃色,多長在眼皮、胳膊肘、大腿、腳後跟等部位。

5、由於高血脂可以引起脂肪肝,從而導致肝臟腫大,會出現肝臟疾病或肝功能的變化,到一定程度也會出現食欲不振等。體檢時可以發現肝臟增大,還可以出現轉氨酶升高。

6、腿肚子抽筋,並經常感到刺痛,可能是膽固醇積存在腿部肌肉裏引起的。如果出現頻發,需要及時進行血脂檢查。

7、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人常在肘、膝、踝、手指關節的表面皮膚發生脂質異位沉積。跟腱是脂質沉積好發部位,嚴重的脂質浸潤可使跟腱強度明顯下降,輕度創傷即可引起撕裂。有時自發性跟腱斷裂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初發症狀。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按心力衰竭發展的程度,即病人勝任體力活動的能力,結合臨床表現一般將心功能分為四級,心力衰竭分為三度:

Ⅰ級:心臟儲備能力正常,一般體力活動不受限制,不出現疲勞、乏力、心悸、呼吸困難及心絞痛等症狀,無心力衰竭體徵。通常稱心功能代償期。

Ⅱ級:心臟儲備能力輕度減低,體力活動稍受限制,休息時無症狀,但中等體力活動時,如常速步行500-1000米或登3-4層樓即出現疲乏、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症狀及心力衰竭體徵,如心率增快、肝腫大等。亦稱Ⅰ度或輕度心力衰竭。

Ⅲ級:心臟儲備能力中度減低,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症狀,輕微體力活動,如:日常家務勞動、常速步行500-1000米、登二層樓等,即出現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等症狀及肝腫大、水腫等心力衰竭體徵。臥床休息後症狀好轉,但不能完全消失。亦稱Ⅱ度或中度心力衰竭。

Ⅳ級:心臟儲備能力重度減低,不能勝任任何體力活動,休息時仍有乏力、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及明顯的心力衰竭體徵。亦稱Ⅲ度或重度心力衰竭。

預防心力衰竭 贅肉絲毫要不得

根據週一刊登的一份美國研究,即使體重稍微增加一點,心力衰竭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大。

研究重點關注身體微胖而並非肥胖的人群,心臟會有哪些風險。肥胖容易導致心力衰竭已經是公認的結論。心力衰竭表現為心臟無法為全身輸送足夠的血液,嚴重情況下可能致命。

不過研究人員通過對21,094名美國男性醫生健康狀況長達20年的跟蹤觀察發現,即使輕微肥胖也可提高心力衰竭的發病率--且發病率與多餘體重成正比。

研究人員在《迴圈》(Circulation)雜誌中寫到,身高1.80米的男性,每超重3.2公斤,未來20年他們患心力衰竭的平均風險就提高約11%。

研究開始時,被研究的男醫生的平均年齡為53歲,整個過程共有1,109人患上心力衰竭。

總的來看,按照身體品質指數(BMI)標準,對於“嚴重超重(BMI數值大於等於30)”男性,其心力衰竭發病率提高180%;“超重(BMI數值在25到30之間)”男性患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提高49%。

心力衰竭(心衰)是否需要治療?

很多患者會問到心衰需要手術治療嗎?

心衰(心力衰竭)的治療要看是什麼樣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冠狀動脈疾病造成的,那我們就一定要給病人做冠狀動脈造影,看看哪個地方出問題了。如果有冠狀動脈狹窄了,能放支架就放一個冠狀動脈支架,讓他的冠狀動脈血流改善,這樣心衰就能得到很好的緩解,如果不能放支架,病人身體條件允許,就要儘快的做心臟搭橋手術。

如果是非常重的瓣膜病,有大量反流現象的病人,一定要對他做換瓣手術,把心臟的瓣膜換了,讓機械性的血液迴圈紊亂得到緩解。如果是非常重的心肌病,我們可以給他做臨時的左心輔助,運用設備幫助他恢復。如果年齡年輕,還可以做心臟移植,這樣對於改善他的愈後,提高他的生活品質都是有非常好的幫助。

如果是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的心衰,要在控制心功能後,儘早手術矯治。

現在還有細胞移植的治療等等,都還在研究當中。

在心衰的治療過程中,植入雙心室同步起搏,就是我們俗話説的三腔起搏器,這個治療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使得病人的心衰症狀得到緩解,它的原理是使我們擴大的兩側心臟收縮能夠同步起來,使它的射血得到緩解。一部分病人使用了這種治療之後心臟功能可以得到改善。在嚴格把握手術適應徵的前提下,這種方法已作為常用治療方案。

心衰這種疾病是不是可以完全治愈?

在整個內科疾病裏能徹底治愈的疾病的確是非常少的,除了感染性疾病,像鏈球菌感染的肺炎可以根治之外。像心衰這類疾病,本身就是一個隨著年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一個疾病,另外,心衰一旦發生是不可痊癒的,但可以通過醫生的干預治療,延緩它的發展,減慢它的進展,減輕它的症狀,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膚作為直接曝露在空氣中的人體最大器官,在城市污染環境下飽受艱辛,自由基和氧化現象造成細紋和斑點。故而想要肌膚細滑、亮採,肌膚就要完成排毒工作。對於現在“朝九晚十”的忙碌上班族們,有沒有快速、有效的排毒、抗氧化自由基方法呢?

 肌膚排毒

選擇抗自由基(抗氧化)機制完備的保養品,是現代保養絕對不能忽略的課題。市場上一般排毒的保養品,其實就是抗自由基。想要肌膚排毒見成效,使用時一定要配合臉部淋巴引流和按摩搭配。

腸道排毒

都是肌膚的好壞,映照了身體的健康。毒素排不乾淨,肌膚就容易粗糙、無光澤、長痘痘。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味精製的五穀雜糧,高纖的蔬菜、海藻、菌類都有助於腸道暢通,多喝花草茶及水則能利尿減輕腎臟負擔,也有助於新陳代謝。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很多鐵友,不約而同的問B教練訓練課表,想把游泳再加強,來提昇標鐵賽的競爭力。這邊分享幾個技術重點,讓時間沒辦法配合B教練課程的朋友還是能自己練習。

1. 課表應該全面兼顧

一個完整的游泳課表,應該技術、耐力、速度訓練都應該兼顧。依照不同的時期,調整每個項目的比重。季外期技術為重(3:1:1),賽前期耐力為重(2:2:1),比賽期速度為重(1:2:3)。

2. 技術訓練先慢下來

很多選手一下水就以榨乾精力為目的,技術訓練時也以快速的節奏,想完成大量的技術訓練,但是技術訓練,動作正確性是關鍵,達成正確性,才要求速度,才進一步要求距離。

3. 技術訓練的多樣性

針對划手和換氣的技術動作就有步下10種,而不同的划手技術動作強調划手動作中不同的階段及細節,所以多樣的實施,才能完整的修正動作問題。

4. 耐力、速度課表不能偏廢

鐵人賽雖然要游1.5~3.8k,感覺以耐力為主,但是要提昇成績還是得考速度的提升,因此訓練應該兼顧速度與耐力,適度的在課程中安排間歇訓練視絕對的有必要的。

5. 岸上柔軟度、肌力訓練

其實大部分鐵人朋友,水中游泳動作無法到位,是因為柔軟度所造成,所以徒手的柔軟度伸展更是提昇動作水準的重點,而肌力訓練動作,更是創造強力划水的重點。

6. 利用工具找出問題,提昇表現

B教練2008年接受ITU教練訓後,也把"水中攝影動作分析"的技術帶入國內推廣,上過課的朋友,都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動作並不像自己所感覺或想像的一樣,再配合軟體,更能精準的看出,造成低效率的動作因果。找出關鍵問題,才能有效的提升整體表現。而使用人體工學設計的"Finis 訓練輔具"也讓效果更顯著。

B教練觀點:

28_Swim_Laps_xxxlarge

游泳相較單車、跑步難看出成效,原因在於人每天都在陸上運動,陸上生活。把整週的水中及陸上訓練,時間相比可能1:20都不到,因此水中訓練更需要方法及精神投入。重新審視你的課表,讓鐵人賽的游泳不再是你的弱點。 順便分享水感動作的影片讓大家練習時可以試試看!

圖片來源:Howcast

動一動 don1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什麼辦法可以增肥,我吃很多就是不胖,朋友開玩笑説我是吸毒的,鬱悶!”當多數人為該如何減肥苦惱不已時,有些人卻為如何增肥而發愁。更有一重擔憂,是不是有病才總胖不了呢?

遺傳性瘦,BMI值很少會低於18

瘦子中有一部分人屬於“遺傳性瘦”,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鄺建博士介紹道:“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絕大多數人的基因被進化為將所攝取的熱量能被快速儲存。只有極少一部分人的基因不善於儲存熱量,所以怎麼吃都不胖。”遺傳性瘦者的健康狀況是正常的,BMI很少會低於18。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數值,這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衡量成人胖瘦程度的標準。

BMI﹤18的人,瘦得不正常

“對BMI值小于18的人,瘦得不正常,一定能找到原因。”他説。醫學界統計數據發現,過瘦的人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體重者的壽命略低,且因瘦子脂肪過少,相對更易發生胃下垂、腎下垂等問題,生病後恢復的速度也較常人慢。

長久以來,很多女孩都希望瘦,卻不知道瘦也是一種罪過呢。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