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養生觀念史上長壽、多子多孫,在中國人看來,是一種福氣,不少人都渴望長命百歲,並且健康生活。今天向您推薦古代最流行的9大養生法,您可以借鑒一下。

 經絡養生

經絡是遍佈人體全身的“網路”系統,它控制著血和氣的運作流動,以保證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黃帝內經》説,經絡具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之作用。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針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里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順時養生

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作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減毒養生

古人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

而通過飲食調理、服用藥物及其他措施,減少體內積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進而延年益壽。

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並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

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古人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説好話、多行善事。

古醫家孟説雲:“若能保身養情者,常須善言莫離口”,“口有善言,又當身行善事”。孫思邈則説:“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於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調氣養生

古人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症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係入肺藥,在秋季較合適;如係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

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齣、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大多數人的學習、辦公、娛樂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筆電或桌面電腦成為了我們每天都要長時間親密接觸的“夥伴”,從清晨到夜晚,我們對鍵盤和滑鼠的操作幾乎沒停過。

然而,由於我們長時間保持著相對固定的姿勢,而腕部及手指經常進行重復的動作,日積月累的疲勞,讓我們的手腕麻木、手腕關節扭曲、肩頸及腰部酸痛……怎樣才能減緩整天用電腦給我們帶來的疲勞。

 正確姿勢減緩用“腦”疲勞

  第1招

上半身以腰部為軸心,應挺直脊梁,讓頸部保持直立,使頭部獲得足夠的支撐,兩肩自然下垂,上臂貼近身體,手肘彎曲至90度,在操作鍵盤或滑鼠的時候,儘量使手腕與桌面保持水準(將滑鼠手墊放在手腕下方墊著,可以使手腕更舒適,預防“滑鼠手”産生)。

 第2招

選擇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專用電腦桌、電腦椅,人坐在上面要保持“三個直角”:膝蓋處形成第一個直角,大腿和後背形成第二個直角,手肘形成第三個直角,腰部和背部要貼近有支撐性作用的椅背上,手臂自然下垂,將手肘放在扶手上。

  第3招

兩旁的文件應與螢幕螢幕並排,雙眼平視螢幕中間的位置,與螢幕保持60CM的距離,螢幕螢幕上所顯示的第一排字最好位於視線下約3CM的地方,讓眼睛形成微微向下注視螢幕螢幕的角度,使頸部肌肉得到放鬆。

  第4招

使用筆電或桌面電腦,每隔一小時就應休息5至10分鐘,利用休息的空檔,按照前面我們所教的方法做做柔軟體操或局部按摩,在放鬆身體的同時,也可以緩解眼睛和大腦的疲勞,另外別忘記喝喝水、洗把臉,養成定時運動、定時清潔的好習慣。

  第5招

螢幕所擺放的高度要合適,通過調節電腦椅的高度,應將螢幕螢幕的中心位置和使用者的胸部保持在同一水準線上,電腦桌下面應有足夠的空間讓使用者放下雙腳,膝蓋彎曲至90度,保持雙腳著地的坐姿,不要交叉雙腳,膝蓋窩不能與電腦椅靠近,以免影響血液迴圈。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年患五次感冒。有醫生説,靠藥物抑制感冒並非好事,因為感冒是人體清除呼吸垃圾的一種自然方法。所以,有時候感冒就不要先急著吃藥,學會這些自然療法感冒不用吃藥就會好哦。

吸熱氣:英國皇家全科醫生學會主席史蒂夫·菲爾德説:“普通感冒多伴有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減輕的最好方法是保持鼻腔乾淨。吸熱氣的效果很不錯。”將開水浸泡的毛巾放在頭上,吸熱氣,如果再滴上幾滴植物油,比如桉樹油,症狀會輕很多。菲爾德補充説:“也可以衝一個熱水澡或者坐在滿是熱氣的洗澡間中。這樣做對兒童感冒效果特別好。”

喝熱飲:熱飲的效果很神奇。一項研究發現,熱果汁對鼻腔氣流、普通感冒和流感症狀的積極效果令人驚訝。喝一些略帶苦味的熱飲也特別有益。很多醫生建議喝加蜜(殺菌)、姜(消炎)熱水和鮮檸檬汁。

喝雞湯:家裏做的湯好處很多,特別是雞湯。有研究稱,雞肉有抗病毒的特性,特別是不去皮的雞肉更是如此。2000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科學家發現,雞湯的某些成分能抑制中性白細胞移行,從而産生消炎作用,緩解感冒症狀。埃克爾斯説,感冒也是吃熱咖喱的最佳藉口。他説:“辛辣飲食會促進唾液和呼吸道黏膜分泌,從而緩解咳嗽和咽喉痛。”

多休息:倫敦診所睡眠顧問彼塔·多諾霍博士認為,休息一兩天比較好。她説:“要聽身體的話,因為只有睡眠才能讓人體得到修復。”菲爾德教授對此表示認同。“只要引發炎症的病毒存在,任何輕微活動都是有害的,老人更是如此。”

多喝水:全科醫生、《從砷到杜松子酒的老式療法》作者羅布·希克斯説:“患感冒的人需要充分的體液。”希克斯説,除了酒,什麼都行。不過,也有人認為軟飲料含糖多,對快速補充體液無益。

加營養:英國營養學會的薩拉·斯坦納説:“有些營養素有助增強免疫力,如維生素A(雞蛋、牛奶、橘子和胡蘿蔔一類的蔬菜)、維生素E(乾果、穀物)和硒(巴西乾果,海産品和豬肉)。”另外,還可多吃大蒜,因為大蒜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學減壓:埃克爾斯教授説,日常生活的壓力讓人很容易感冒。很久以來,壓力一直被認為與整體免疫力受到抑制有關。

會保暖:希克斯説:“説到預防感冒,還是老太太説得對,保暖很重要。” 鼻孔凍著了、體溫下降,免疫系統功能就會下降。

擤鼻子:經常擤鼻子比較好,這樣黏液就不會因為打噴嚏進入腦部。理想做法是,按住一個鼻子擤另一個,這樣鼻孔內的黏液就會得到清理。

勤漱口:漱口可以暫時緩解咽喉痛。在熱水中加上一勺鹽,每天漱四次。或者在熱水中加蜂蜜,這種方法在民間很普遍。

加枕頭:墊高枕頭睡覺,鼻腔內的黏液就會順利排出去。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日炎炎,各種病菌開始活躍,此時最容易爆發腸道傳染病,而甲肝就是其中一種以消化道傳播為主要傳播方式的傳染病。甲肝是由於感染甲肝病毒而導致的消化道傳染病,甲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進行傳播,預防甲肝關鍵在於管理飲食衛生,尤其要尤其以下4種高危食品。

喝生水

喝生水是一種極其危險的高危行為。隨著天氣熱起來,一些運動過後的人為了貪圖省事和涼快,就隨便飲用生水。外出旅遊的人,在外飲用生水的概率也較高。水源是甲肝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而且一般大規模的甲肝爆發,都是因為水源污染所致,因此,喝生水的行為應堅決禁止。

生吃海鮮

現下海産品大量上市,而部分海産品有蓄積性,累積的甲肝病毒致病性非常強,容易攜帶甲肝病毒的海産品有蝦類、蟹類、牡蠣、毛蚶等貝類,不少人因為生吃海鮮而感染上了甲肝。海産品攜帶的甲肝病毒即使在100℃的高溫下,也要4-5分鐘才能消滅,所以生吃或僅用一般的開水涮的食用方式都易感染甲肝病毒。因此,食用海鮮務必燒熟煮透,並有所節制,以免惹禍上身。

猛吃火鍋

火鍋是一年四季都很受歡迎的美食,但是火鍋菜品豐富,各種肉類、海鮮、蔬菜等,這些食物本身可能攜帶甲肝病毒,加之不少人喜歡鮮嫩的口味,常常把食物在火鍋裏燙一下就吃,由於沒有熟透,不能殺死甲肝病毒,留下極大致病隱患。為安全起見,吃火鍋的食材一定要煮的久一點,以減少感染甲肝的概率。

吃大排檔

隨著氣溫回升,路邊的大排檔也熱鬧起來,但常吃衛生條件沒有保障的大排檔也極易染上甲肝。大排檔的食物和食具若沒有經過嚴格的清潔和消毒,無法消滅甲肝病毒,因此成為致病源。應儘量減少去大排檔就餐,選擇衛生條件相對較好的攤檔,菜肴選擇上避免生食和涼拌菜,用餐儘量選用一次性的食具。

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被甲肝病毒污染的蔬菜、水果、貝殼類産品及飲水等均可以傳播甲肝。在兒童福利院、幼兒園和學校等集體單位,若飲水或食物被污染可發生甲肝的爆發疫情。甲肝不僅傳染性強,還容易引起流行爆發,因此,預防甲肝很重要。目前最為有效的預防甲肝的方法是接種甲肝疫苗。

預防甲肝最經濟有效的手段是進行甲肝疫苗的預防接種。 甲肝減毒活疫苗已納入我市國家擴大免疫規劃,18月齡兒童可以免費接種一針。成年人由於外出就餐多,感染機率高,也是甲肝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成人接種兩針甲肝滅活疫苗後,可以獲得很好的抗體保護。目前常用的甲肝疫苗有兩類,即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其中減毒活疫苗又有液體和凍幹兩種劑型。不同種類疫苗的免疫程式有所不同醫學教育`網整理。一般減毒活疫苗僅需接種一針,而滅活疫苗需接種兩針。但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類似,均可預防甲肝。甲肝疫苗適用於年齡1周歲以上的甲肝易感者。預防甲肝除了接種疫苗外,還應當做好以下4個防護措施。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緊張手心就出汗,沒來由的眼皮跳,半夜睡覺會抽筋……我們經常會遇到這些奇怪的身體反應。其實,從醫學角度來説,這些現象都預示著一定的健康問題。

緊張時手腳出汗。在巨大的壓力下,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作用,使人出汗,這是不自信的表現。一般出汗會隨著精神的放鬆而結束。感覺緊張時,不妨深呼吸,用手掌按住脖子後面,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眼皮老跳。很多人迷信“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除了眼疾外,這還可能是精神緊張、眼肌疲勞、睡眠不足的徵兆。一般多休息,或輕壓眼皮20~30秒,即可自行消失。

起床時心臟“砰砰”直跳。睡覺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使人心跳和呼吸減慢,而醒過來時身體交感神經興奮,如果最近精神壓力大,起床心跳快會格外明顯。此外,熬夜、喝咖啡、熟睡時被噩夢或噪音驚醒也會影響心跳。建議起床時不要太急,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要先在床上坐一會兒。

嚼東西時腮部“咯咯”響。這一般是腮部肌肉疲勞或用力不對,使關節活動受阻,偶爾響幾次問題不大。若是外傷、炎症等引起的,應及時到醫院診治。打哈欠、大笑時,注意嘴不要張得過大,以免關節扭傷,平時要少吃硬的東西。

指甲上有白點。正常的指甲光滑潤澤,呈粉紅色。如果不是因砸、擠等外傷造成,指甲表面的白點可能意味著氣血不足,末梢微迴圈不佳。平時可以多吃黑芝麻、百合、首烏、當歸、枸杞子等,避免熬夜。

起身時頭暈眼花。人蹲著時,血液集中在下半身,猛地起身,血液無法立刻到達大腦,就會頭暈眼花,有時還會眼前漆黑、冒金星。建議不要久蹲,起身時要緩慢,可先坐一會兒再站起來,給血液流動的時間。如果經常頭暈眼花、換個姿勢就眼前一黑,可能預示貧血、心血管疾病,需要到醫院檢查。

睡覺時腿腳抽筋。這是神經肌肉異常興奮,引起的腿部肌肉痙攣。抽筋後應立刻坐起,伸直腿,上身前屈,雙手扳住前腳掌,緩慢地向身體牽拉,直至痙攣緩解。此外,有些老人、絕經女性也會因缺鈣而抽筋,這類人應及時補鈣。

身上莫名地癢。皮膚幹或神經纖維受到刺激都會帶給人癢癢的感覺。建議平時用溫水洗澡,浴後涂潤膚品;貼身衣物儘量選擇天然棉質的;被褥要經常洗、燙、曬。

側睡時呼吸不暢。多由左側臥位引起。建議向右側臥,微屈雙腿,這樣心臟處於高位,不受壓迫;肝臟處於低位,供血較好;肺空氣吸入量最多。

身體有短暫的刺痛感。如果腹部刺痛,可能是便秘或岔氣引起的;腳部刺痛可能是腱炎或抽筋;如果皮膚又癢又刺痛,則可能是過敏。一旦出現這類刺痛,應到醫院疼痛科或神經內科就診。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