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又大,有心血管病史的人可要特別當心。急診醫師呼籲,最近因腦中風就醫的病人有增加趨勢,容易對生命造成威脅,建議應盡速就醫,把握治療的黃金三小時。

腦中風長期以來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平均每天都有30人因腦中風而死亡。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醫師莊欽翔指出,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機,尤其是中風的機率從三十歲後便會大幅提升,如果又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病史,就要特別注意

一名六十多歲男子,日前在家突然癱軟倒地,家人趕忙將他送醫急救。經斷層掃描發現是缺血性腦中風,雖然緊急施打血栓溶解劑,讓阻塞的血管恢復暢通,但還是有生命危險。莊欽翔醫師表示,病人有心律不整等心血管疾病,是中風的高危險群,因血液產生血栓,經由心臟打入腦部造成血管阻塞,才會產生手腳突然無力的症狀。

當腦部血管阻塞,會導致腦組織功能障礙及壞死,一但延誤就醫,就可能導致動作、聽力、言語的神經受損造成癱瘓,甚至死亡。因此當收到腦中風病人,急診室會立刻啟動對應機制,二十五分鐘內完成電腦斷層掃描,並請腦神經專科醫師共同會診,決定是否施打血栓溶解劑。

莊欽翔醫師指出,由於施打溶解劑有腦出血的風險,在三小時內施打,併發機率只有6%,一但超過三小時,出血機率就會大幅提升,此時只能吃藥控制病情,腦部傷害將無法挽救。

莊欽翔醫師提醒,一般腦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然出現的單眼或兩眼視力模糊,或是半邊顏面、肢體麻木或無力,甚至是突然出現嚴重頭痛、耳鳴、理解、說話能力障礙、步態不穩、眩暈、失去平衡感或協調能力,這些肢體控制失常的情況,都有可能是腦部血管阻塞導致,應該盡速就醫,千萬別以為休息一下就好。

要預防出血性腦中風,除了平常就應該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飲食也要注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並避免煙、酒以及刺激性食物。在秋冬之際,更是要注意溫差變化,保暖身體。

莊欽翔醫師建議,平時可以多喝溫水,能降低血液濃稠度,減少產生血栓的可能,一但有中風的症狀,都應盡速就醫。除了把握黃金三小時的原則,最好能在2小時內送醫,預留一小時進行診療,才能確保最佳的治療時機。

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889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嚴重鼻子過敏的傢伙QQ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還有眼睛癢是家常便飯
每天還不斷的包著大量的水餃

IMG_4209

 以上的水餃份量只是冰山一角
我覺得鼻子過敏最困擾的是說話的時候永遠是濃濃的鼻音Orz
大家都以為我重感冒
還有每天都要使用大量的衛生紙來包水餃
最難過的就是睡前鼻塞、狂擤鼻涕,睡都睡不好
還有最不方便的就是騎機車的時候打噴嚏流鼻水
都要趕快在路邊停車擤個鼻涕才能解決鼻水共共流的痛苦
剛好bloggerads黃金寫手有一項試用活動
是針對過敏體質的健康食品
就是試用這個....

IMG_4152

普羅敏膠囊
IMG_4162

普羅敏膠囊Pro-6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
經動物實驗結果證實
1.有助於減少血清中特異性lge抗體之生成
2.有助於促進脾臟細胞IFN-γ分泌量

普羅敏的主要成分是益生菌-唾液乳酸桿菌
它是第一個通過衛生署認證"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益生菌

IMG_4158

早就耳聞益生菌有助於改善過敏者的症狀
普羅敏提供了更方便的攝取方式
是膠囊狀的喲~
這個就是普羅敏膠囊的樣子,粉紅色的還挺可愛的呢~

IMG_4165

我的使用方法是依造外盒上的用量
就是每天睡前兩顆,並且搭配水溫50度C以下的白開水服用
一盒30顆可以吃15天
使用的過程感覺還不錯喔!
至少騎機車的時候不會再打噴嚏了
每天包的水餃也減量了很多
依造我數年來鼻子過敏的經驗
我覺得抗過敏除了尋求醫生的治療以及發作的時候服用抗組織胺減緩症狀之外
還可以適當的補充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益生菌
當然也要多運動、調整生活作息
更要注意保暖,鼻子過敏在天冷的時候最會發作了
鼻子過敏真的很難痊癒
但是,我覺得阿~在多管齊下的抗過敏對策之後
真的會有逐步的改善!

普羅敏內含第一個通過衛生署認證"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益生菌-唾液乳酸桿菌
跟我一樣有過敏切身之痛的朋友們
可以試試看普羅敏來保健一下過敏體質喔~
普羅敏要去哪裡購買呢?
屈臣氏就有囉~還有全家便利商店
或是撥打普羅敏服務專線0800439439也可以訂購喔~ 想更加認識普羅敏


普羅敏官網 http://www.pro6.tw/
普羅敏訂購熱線網站 http://www.pro6.com.tw/

本文出自 http://www.wretch.cc/blog/sunapple0725/27600336

普羅敏是第一個通過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的益生菌,舉凡過敏有關的煩惱,不論異位性皮膚炎,鼻子過敏,皮膚癢癢或有氣喘等過敏症狀的人,普羅敏都能有效調整輔助調整過敏體質! http://www.pro6.tw/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擊「抽筋」大魔王.jpg  

不管是做什麼運動,最害怕的就是在運動中抽筋,那種突如其來的劇痛,讓我們狂冒冷汗,哭天喊地,特別是騎單車中,萬一穿著「卡鞋」來不及脫卡,或游泳在水中抽筋,都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治療不如提前預防,來看看有什麼對策打擊抽筋。

 

造成抽筋的原因 

 

1. 受到強烈打擊:

 身上的肌肉等軟體組織,因為運動過度造成挫傷、肌肉拉傷,都有可能抽筋。

 

2. 身體與環境溫度差7℃:

 什麼時候身體與環境溫度會差7℃呢?最常見的就是「游泳」,當身體體溫接觸差7℃以上的戶外溫度,就容易抽筋。所以在下水前應該充分熱身,潑點水在身上也可以幫助身體適應水溫。還有,冬天半夜腳容易抽筋,也是因為腳沒蓋到棉被的關係。登山途中休息太久,腳溫過低也容易抽筋。 

  

3. 乙醯膽鹼:

 當肌肉無法承擔超量的運動時,身體就會釋放出「乙醯膽鹼」,這是一種讓人動不了的「自救機制」,處理的對策就是要休息,再往相反方向輕輕拉開,例如:小腿抽筋的時候,就要把腳背往上拉開筋,然後再按摩,提一些運動軟膏效果更好。 

 

4. 靜脈曲張:

 長時間站立的工作,靜脈瓣失靈,容易堆積「乙醯膽鹼」,所以久戰後也容易抽筋。 

 

5. 鈣不足:

 缺鈣的時候也容易抽筋,可以在睡覺前喝一杯牛奶或補充鈣質,還有早點睡都有幫助。

 

6. 鉀鈉不平衡

 大量流汗之後,只補充水份,容易造成鉀鈉不平衡,引發抽筋的現象。「鉀」的作用是使肌肉收縮,「鈉」是放鬆肌肉,如果缺乏鈉的平衡,肌肉只有收縮就容易抽筋,運動中吃「香蕉」,可以同時補充鉀和鈉,或是「運動飲料」都有添加鈉的成分,運動中也方便補充。 

 

預防抽筋小撇步 

    

1. 必做暖身運動

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後的收操,都記得一定要配合拉筋。

 

2. 平衡鉀鈉,吃點鹽巴

運動中,可以喝水,喝運動飲料更好,能同時補充鈉(鹽分)和電解水,使體內鉀鈉平衡,讓腸胃道迅速吸收,減輕腸胃的重量負擔。吃水果的時候可以沾點鹽,不但更好吃之外,還有平衡鉀鈉的作用。 

 

3. 舒展拉筋

最好養成習慣,騎車休息的途中,可以邊拉筋,防止抽筋、提神又消除疲勞。

 

tip. 蛤蟆功」拉筋法:蹲下將腳跟著地,雙手放下兩腿之間,姿勢像練蛤蟆功,站起來的時候,頭要往下看,背弓起來,慢慢站起來,最後再抬頭,不然拉完筋結果頭昏眼花就不好了。 

 

   {參考資料:單車學校教你的52堂課/謝正寬}


"don1don"顧名思義為"動一動",希望能藉由此平台提倡國人運動風氣,及結交喜愛登山.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各種運動資訊及運動心得。

動一動 don1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99年我國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1名為肺癌,研究統計每5位癌症死亡人口中,即有1人因肺癌而喪生。肺癌可分為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兩種,非小細胞癌佔八成至九成,其中肺腺癌又佔六成以上,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多是在中晚期才被發現,約七成晚期肺腺癌患者確診時,都已經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只能接受以化學治療為主的治療。

嘉義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盧彥哲醫師表示,在擬定晚期肺腺癌治療方針時,首先會進行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基因檢測,約有五成的患者具有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針對有此基因突變的患者可進行標靶藥物治療;若是無基因突變的患者,則會建議進行化學治療。許多晚期肺腺癌患者在聽到需要進行化療時,都會因為對於化療副作用有所顧慮,而裹足不前,盧彥哲醫師分析,這與目前時興的電視劇有關,其為求收視率而頻繁設計主角罹癌的情節,並且誇大接受化學治療後所產生之副作用,再加上老一輩對於傳統化療的刻板印象,造成民眾錯誤的負面想法。

盧彥哲醫師表示,近年來肺癌治療已有長足的進步,在晚期肺腺癌的化學治療上,已經能夠大幅緩解傳統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新一代化療藥物不僅能明顯減少噁心嘔吐發生的機率,且掉髮現象也很輕微,約僅有一成的發生機率。此外,新一代化療藥物的注射時間也大幅縮短,僅需30分鐘即可完成注射,大多數的患者不需住院,仍然可以維持正常家庭生活與工作。盧醫師舉例,門診中一位65歲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陳先生,原本十分排斥與畏懼接受化學治療,但在經過6次療程後,治療效果良好,腫瘤明顯縮小,且陳先生本來最擔心的化療副作用也都很少見。盧醫師表示,其實大多數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接受新一代化療藥物後的接受度都很高,且腫瘤反應率也高達四~五成左右。

雖然目前晚期肺腺癌在新一代化療藥物的治療下,已經能達成很好的治療成果,但盧醫師仍然要提醒正在接受化療中的患者,若是有抽菸習慣者應該予以戒菸,因為持續吸菸會導致化療的成效大打折扣;同時應該維持均衡的飲食攝取,不要迷信坊間偏方,接受正統的醫學治療,如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五至九成,故一般民眾若有超過一個月以上的咳嗽症狀,就應該提高警覺,積極就醫,並接受醫師所安排之電腦斷層掃描與支氣管鏡等檢查,方能早期確診,及早掌握治療時機。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99年我國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1名為肺癌,研究統計每5位癌症死亡人口中,即有1人因肺癌而喪生。肺癌可分為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兩種,非小細胞癌佔八成至九成,其中肺腺癌又佔六成以上,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多是在中晚期才被發現,約七成晚期肺腺癌患者確診時,都已經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只能接受以化學治療為主的治療。

嘉義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盧彥哲醫師表示,在擬定晚期肺腺癌治療方針時,首先會進行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基因檢測,約有五成的患者具有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針對有此基因突變的患者可進行標靶藥物治療;若是無基因突變的患者,則會建議進行化學治療。許多晚期肺腺癌患者在聽到需要進行化療時,都會因為對於化療副作用有所顧慮,而裹足不前,盧彥哲醫師分析,這與目前時興的電視劇有關,其為求收視率而頻繁設計主角罹癌的情節,並且誇大接受化學治療後所產生之副作用,再加上老一輩對於傳統化療的刻板印象,造成民眾錯誤的負面想法。

盧彥哲醫師表示,近年來肺癌治療已有長足的進步,在晚期肺腺癌的化學治療上,已經能夠大幅緩解傳統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新一代化療藥物不僅能明顯減少噁心嘔吐發生的機率,且掉髮現象也很輕微,約僅有一成的發生機率。此外,新一代化療藥物的注射時間也大幅縮短,僅需30分鐘即可完成注射,大多數的患者不需住院,仍然可以維持正常家庭生活與工作。盧醫師舉例,門診中一位65歲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陳先生,原本十分排斥與畏懼接受化學治療,但在經過6次療程後,治療效果良好,腫瘤明顯縮小,且陳先生本來最擔心的化療副作用也都很少見。盧醫師表示,其實大多數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接受新一代化療藥物後的接受度都很高,且腫瘤反應率也高達四~五成左右。

雖然目前晚期肺腺癌在新一代化療藥物的治療下,已經能達成很好的治療成果,但盧醫師仍然要提醒正在接受化療中的患者,若是有抽菸習慣者應該予以戒菸,因為持續吸菸會導致化療的成效大打折扣;同時應該維持均衡的飲食攝取,不要迷信坊間偏方,接受正統的醫學治療,如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五至九成,故一般民眾若有超過一個月以上的咳嗽症狀,就應該提高警覺,積極就醫,並接受醫師所安排之電腦斷層掃描與支氣管鏡等檢查,方能早期確診,及早掌握治療時機。

 

EMBA的小眼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